2014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廣東俗語:輸到七個一皮



廣東俗語:輸到七個一皮

粵語「輸到七個一皮」的意思是形容某人賭錢大敗而回,輸到連衫都沒有了的狼狽狀。此語後來更拓展至用來形容人在競技比賽中,被對手大敗的態況。 山人小時候與父親下象棋,便曾被父親殺過片甲不留,‘剝光豬’全清子,那種‘騅不逝兮可奈何’的挫敗感,迄今猶歷歷在目
回頭解說「輸到七個一皮」的因由。「輸到七個一皮」的「一皮」在粵語中是一元的別稱,而一元則有十個一毫,「七個一皮」即是一元中只得七個毫子。 現在某人賭錢敗北,渠說自己「輸到七個一皮」,意思是說他輸到身上只剩七個毫子,其中便隱含了一元中的其中三個己輸掉了,即是說渠連「衫」都輸掉。蓋「三」在粵語中是與「衫」是同音之故。 換句話說,「輸到七個一皮」是說自己輸到周身一元也沒有(只得七毫),連「衫」都輸埋(不見了三毫)。 論賭錢賭到連衣服都賠上,被人「剝光豬」收場,雖然有點誇張,然而其刻劃賭仔冀望贏回老本的死纏爛打‘磨穿蓆’心態,亦相當傳神抵死至極。 
山人按:在六七十年代以前,一般日用物資相當昂貴,當舖林立,以多年前香港某銀行的廣告術語,‘梗有一家向左近’來形容當舖的數目實不爲過。 當時的窮人有所謂「有當有贖上等人;有當冇贖中等人;冇當冇贖下等人」的自嘲語,蓋典當衣物被褥濟急,在當時工業不發達,人求於事的社會,是相當普遍的解決辦法也。總而言之,「輸到七個一皮」這詞彙都是環繞賭敗而衍生出來的。 
因豪賭而輸大錢,山人想起《世說新語‧任誕》中一篇替朋友而豪賭的浪漫故事。 東晉大司馬,桓溫少年時便曾因一次豪賭而欠下鉅額賭債,無力償還,更被債主追逼甚急,徬徨無計之餘,想起他的老友袁耽,於是跑去求他幫忙。 袁耽當時正在家守喪,一聽見老友有難,倒也十分義氣,二話不說便把孝服脫下,拿起布帽便與桓溫聯袂找債主開局再戰。 債主見眼前的陌生人倒有幾分倨傲不拘之氣,忍不住語出挑釁,輕詆道:「睇你裝模作樣,難道想學賭神袁彥道(袁耽字)呀?!」 大概袁耽在當時亦非泛泛之輩,債主雖不認識袁耽,但袁耽的大名倒是聽過的,只是料不到來者正是袁耽而矣。 於是雙方開局對賭,注注一擲十萬錢,賭注上落直過百萬。但見二人擲籌碼,飛砂走石,呼蘆喝雉,一副傍若無人狀。 劇戰過後,勝負已分,袁耽這才拉下頭上的布帽,一拂手把布帽擲向賭敗的對家說道:「你現在見識過袁彥道喇!」     
山人儘管不喜歡賭博,狂賭而致輸到七個一皮,更屬無謂之舉。語云:「十賭九騙」,信焉。 但對《世說新語》筆下那位神釆雋逸,岸幘迎笑,卓越不羈的少年袁耽之神往不已。 想著想著…,仿佛當年飾演賭神Mark哥的周潤發,他的冷峻容姿都有個說法了。
12/08/2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