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 星期五

廣東俗語:「一鑊熟」、「一鑊粥」、「一鑊泡」

 

廣東俗語:一鑊熟」「一鑊粥「一鑊泡

《老子道德經》云:『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天下間最大的罪孽,沒有什麼比任意妄爲更大;天下間最大的禍害,沒有什麼比貪得無厭更大;天下間最大的災難,沒有什麼比非分之想更大。 俄羅斯總統Putin妄圖吞併烏克蘭,不料經過多月來的戰鬥,漸漸露出敗象。爲了挽救他自己的權力和地位,竟聲言若烏克蘭意圖奪回他霸佔的土地,會不惜作出核武反擊,寧爲玉碎不作瓦全

廣東人有一句極其負面的俗語,形容與人同歸於盡,就會說:我同渠「一鑊熟」。"何以「一鑊熟」有同歸於盡的意思呢? 山人認爲,不如用下面這個故事作爲解說比較有意思。 

故事發生於北宋時代的遼國。遼將蕭韓家奴,字休堅,契丹涅剌部人,是中書令安搏的孫兒。蕭韓家奴自少好學,少年時代已經進入南山讀書,博覽經書史書,又通遼、漢兩國語言,統和十四年開始做官。

蕭韓家奴家中養了一隻牛,卻沒有用處,既不用來耕田,也不用來拉車。他的僕人覺得可惜,於是將牛賣了給別人,而且還賣得很好的價錢。可是韓家奴卻反對,認爲這是損人利己的事情,他不願意做。結果將原銀退還給買家,將牛取回來。 統和二十八年,做右通進,負責管理京栗園。重熙初年,擔任同知三司使事。重熙四年改任天成軍節度使,又轉任彰愍宫使。

遼興宗偶然與他談話,發覺他很有才華,很欣賞他。談話中,問他在外間有何見聞? 韓家奴答道:“我只識炒栗子。炒栗子最常遇到的難題是,當小栗子熟時,大栗子依然生,等到大栗子熟時,小栗子又炒燶了。我只知道要將大小栗子都同時炒熟,便算是將事情做好。其他的事我就不懂了。”暗示處理政事就好像炒栗子一樣,要花點心思技巧才行,不能靠蠻力,例如肩扛兩百斤麥子,走十里山路不換肩,就不行的。 

原文:《遼史》:『惟知炒栗 蕭韓家奴字休堅,涅剌部人中書令安搏之孫少好學,弱冠入南山讀書博覽經史,通遼漢文字統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驅策,其奴得善價鬻之。韓家奴曰:“利己誤人非吾所欲。”仍歸直取牛。二十八年爲右通進,典南京栗園。 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遷天成軍節度使徙彰愍宮使 帝與語才之嘗從容問曰:“卿居外有異聞乎?韓家奴對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則大者必生大者熟,則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爲盡美不知其他。蓋嘗掌栗園故託栗以諷諫帝大笑』 

文中所說的炒好栗子故事,其實就是我們廣東俗語「一鑊熟」的歇後語。所謂「一鑊」,即是全部的意思。文中的『小者熟,則大者必生大者熟,則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其實正是廣東俗語「一鑊熟」的歇後語:“無一個生”。“無一個生”,即是“全部死清光”的意思是也。

此外,廣東人還有兩個非常類似的俗語:

一獲粥」歇後語是:水汪汪,不成粢粢」即是飯,「不成粢諧音不成事)。意指其人做事不乾淨俐落,無法將事情做好。”

一鑊泡」歇後語:一pat。形容一鑊既不是粥,也不是飯的糊塗東西意指其人將事情弄致一塌糊塗。

 

茲送上二則故事給讀者分享:

煮熟清腸稻 清代小說《鏡花緣》裡面有一個關於三個人的對話故事。故事中的一位主人翁,多九公說道:“之前我曾在國外吃過一個大米,闊三寸,長一尺,吃後精神百倍,一年也不需要再吃東西了。後來我查得前漢宣帝時背陰國獻上一種名叫清腸稻的米宣帝每次只需食一粒,往後一年也不必再吃東西我方才知道當日我吃的是清腸稻。”林之祥道:“怪不得現時的人射飛鳥不中,明明看見箭距離飛鳥有一二尺遠,他卻大叫可惜,說只差一粒米便射中。現在我知道他說的差一粒米」遠,原來是說煮熟了的清腸稻。”唐敖笑道:“煮熟」這兩個字未免用得太刻薄了些。” 原文《笑笑錄.清.獨逸窩退士.卷五》:『多九公道:“向在海外曾吃一箇大米,寬三寸長一尺,過後精神陡長,一年不食。後聞宣帝時背陰國獻清腸稻每食一粒終年不飯才知其名林之祥道:“怪不得今人射鵠,每每所發的箭離鵠還有一二尺遠他却大爲可惜只說差一粒米。俺今才知道他說差得一米,却是煮熟的清腸稻。”唐敖笑道:“煮熟」二字未免過刻。

山人云:唐敖笑,是笑煮熟清腸稻」的背後有「炊(吹)大」的意思。什麼「東升西降「厲害了我的國即屬此類。

 

萬壽無疆 清光緒壬寅年,張之洞管轄湖北省,當時正在舉行慶祝慈禧生日,各處官衙張燈結彩,所耗公帑上萬,又發請柬邀請各國領使赴宴,並演奏西樂,唱新樂國歌。當大家都喝到有幾分醉意的時候,有人忽然對梁某人說道:“滿街都聽人唱愛國歌,卻未聞有人唱愛民歌者。”梁某答道:“你爲何不作一首試試看。”辜鴻銘略爲思考了一會,道:“我已想出四句好句,未知你願意一聽嗎?”答道:“願意。”答道:“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此話一出,嚇得在座的人譁然。 原文:《清稗.譏諷》:『光緒壬寅,張文襄督鄂,時方舉行孝欽萬壽,各衙署懸燈結彩,費鉅萬,柬請各國領筵宴,並奏西樂,唱新樂國歌。酒闌,某忽語梁某某曰:“滿街都唱愛國歌,未聞有人唱愛民歌者。”梁曰:“君胡不試編之。”辜鴻銘略一佇思曰:“余已得佳句四,君願聞之否?”曰:“願聞。”曰:“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坐客譁然。

山人云:辜鴻銘說的只能算是民怨歌。習近平在二零二一年倒有一首愛民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爲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不過山人倒弄不明白他在說什麼? 既然說人民是江山,江山是人民,爲何又說要打江山打江山豈不是打人民,人民被他打痛了,又如何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呢? 歌辭儘管有點語無倫次,總算也是愛民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