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俗語:「十劃都未有一撇」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段關於中國旅行團在泰國吃自助餐「鏟蝦」的影片。本來知過必改,未為不可也。使人失望的是後來還有媒體出頭護短,然則怪人少見多怪耶?! 觀察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可以從人民的質素看出端倪。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連中國傳統道德標準也未做好,還冀望成為令人尊重的“大國崛起”?看來「十劃都未有一撇」。
「十劃都未有一撇」是一個令人費解的神秘俗語,常用來形容事情仍停留在空中樓閣階段,一點成事的跡象也沒見到。
許多人以為「十劃都未有一撇」是一個猜字謎的俗語,卻又挖空心思,翻遍字典,也找不出一個筆劃和字義可與本俗語吻合的字來。 或曰此為外省語「八字沒見一撇」的訛誤版,卻又說不出一個所以致誤的道理來,蓋「十劃」與「八字」兩者的語音及文義差距甚大,未免太小看我們廣東先輩們之認知及智慧了。
山人有理由相信,廣東俗語「十劃都未有一撇」與「八字沒見一撇」絕無半點關係,有者只是出奇地相似而已。 「十劃都未有一撇」所以難被人理解,主要原因是先入為主,早認定了「十劃都未有一撇」是錯的,所以鑽了牛角尖而不自知吧了。
未解析本俗語由來之前,山人想賣過關子,先以兩個故事作引子:
*北宋宰相,被當時的人譏為「鶴相」之丁謂,未顯貴時,曾在內廷管藏書的秘閣裡做過事。有一次,時值天冷,秘閣裡的人員都聚在爐旁取暖。丁謂亦不例外,在取暖的同時,亦喜歡用夾炭的鐵筷當筆,在炭灰上練習寫字。不料卻因此給了別人一個戲弄他的好機會,伺他離開方便時,暗中將鐵筷燒熱,等到他回來再用鐵筷時,給他品嘗了一個紅燒仙鶴掌的滋味。丁謂個性深沉機敏,吃了虧後竟不動聲色,顧左右而言他,道:“我昨晚被隔籬左右嘅音樂聲嘈到無覺好瞓,今日無晒精神。”同僚和著他,答道:“咁一定系你鄰居辦結婚嫁娶嘅喜慶事勒。”丁謂道:“唔系,系因為今年豐收,班小人(一眾平民)太得閒,所以渠地夾埋一齊來「樂」渠地老豆老母同祖先啫!。” 山人云:「樂」諧音「烙」,廣東人不說「燙手」而說「烙手」,古語法也。 丁謂繞個圈子罵班同僚系小人,話渠地得閒無事,夾埋來整蠱老豆(丁謂乘機討同僚便宜,稱自己是他們的父親)。
原文《古今談概》:『丁謂在秘閣日,凝寒近火,嘗以鐵箸於灭燼間書畫。同舍伺公暫起,燒火筋使熱,公至仍書,為筋所烙,曰:“昨宵通曉不寐,為四鄰弦管喧呼所聒。”同舍曰:“是必嫁娶之家也。”公曰:“非是,時平歲稔,小人輩共樂其父母祖先耳。”』
*南方人向來不善說捲舌的官話。有一位南海太史初到京師定居,一日在一個宴會上,用半鹹不淡的官話與人交談,話中有“係!係!”之語(即說‘是是’)。在座有位高官覺得可笑,即時寫了一對聯送給他,云:「江淮河漢;日月星辰」。 其人不知對聯另有寓意,以為高官特別眷顧,大喜,特地將對聯貼在自己門口炫耀。 山人云:
“江淮河漢,日月星辰”,直笑他是“江南某漢子,(說‘是是’)有若「星星」”。
原文《清稗類鈔》:『南海某太史初至京師,習官音,一日,宴會中答座客語,有曰:“係!係!”,蓋言“是!是!”也。時某京卿在座,戲書一聯贈之曰:“江淮河漢;日月星辰。”某不知其皆歇後語也,大喜,持歸寓廬,揭之於楹。』
山人想用上面兩個故事帶出,本俗語亦是由諧音構成的。「十劃都未有一撇」說穿了一文不值,正如「日月星辰」一樣,其實是由北方話“實話都沒有一片”變出來的。 試想象一下廣東人用半鹹不淡的北方話讀一遍「實話都沒有一片」,即知廣東俗語「十劃都未有一撇」就是如此這般來的。同類之例子如「煲老藕」、「捉黃腳雞」均是北語構成的俗語。可參看山人之前文。
“實話”是指“落實的說話”;“一片”自然是指“片言隻字”了。“實話都沒有一片”的意思是“迄今為止,連一句落實的話都沒有”,其語意與本俗語吻合。 廣東俗語「十劃都未有一撇」本自北方話「實話都沒有一片」來的,至此明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