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廣東俗語:「人細鬼大」


廣東俗語人細大」
近日舉行的九合一選舉和十項公投案讓許多沒有資格自由選擇他們自己領導人和國家路向的強國人大開眼界,原來人民是可以用選票來懲差勁的領導人的。選舉結果執政的民進黨大敗,蔡英文總統爲了表示承擔失敗責任除了即時向支持者致之外並辭去了擔任民進黨主席的職務雖然很小但實民主體制的成熟程度可以比美世界民主大國。
形容人年紀雖小但很機智廣東人就會這樣說:“人細鬼大」。”本俗語也可以用對比的方式說:“人細鬼大,鴨細膍胵大”。小鴨的食量因爲很大所以比雞快大易養故有鴨細膍胵大之說。「膍胵即是鳥的腸胃俗音‘扶翅’。
順便在這裡談一點關於雞鴨的常識要分辨鴨的雌雄不難叫聲高而細的是鴨公反之便是鴨乸。 此外廣東人愛吃母雞,不同老嫰的母雞亦有不同的名稱如剛長大,仍未生過蛋的小母雞,稱爲雞項」(項音之高上聲);剛開始生蛋的母雞,稱爲二王頭」,然後便是喜歡在母雞群中做大阿姐之大雞乸俗稱霸王大雞乸」);再之後便是只合煲湯的皮堅肉肕老雞乸了。 又請客曰捉雞」。經常聽人如此說:老公,今晚老爺奶奶來食飯你去街市同我捉隻雞返來做餸。捉雞一辭在宋朝時已流行史書記載,宋孝宗做了太上皇之後有一次想請兒子宋光宗吃飯不料宋光宗沒來傷透了宋孝宗的心。宋孝宗身邊的太監看在眼裡他們本來就不喜歡光宗,這時便趁機激怒宋孝宗一面暗中將飼養的數十隻雞驅趕使亂飛一面佯捉雞不著然後又故意讓孝宗聽到高聲說“今日捉雞不著。”
話題轉回本篇的俗語。就山人所知本俗語最早可見於清乾隆時人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一之〈梨花〉故事中。不過在〈梨花〉故事中則寫成是人細詭大」,與我們今日的「人細鬼大略有不同而已
〈梨花〉的故事是由作者的朋友恩茂先轉述他的朋友尚介夫的故事來的。故事的情節雖然可觀,可惜篇太長,故此只得簡地說出故事大綱作爲貫連與本俗語有關的一段文字便算。希望此舉不會削讀者閱讀的興趣
本故事發生在乾隆時代,梨花於十歲時便被父母易弁而釵以男當女賣給京城一位舒姓官員的家中做婢女當時由於賣女的價錢比賣子高出十倍之故
梨花因爲樣貌娟好又善於掩遮所以一直沒有被發現加上善解人意很快便贏得主人一家上下的痛惜到了十八歲時便和另一位名叫春棠的婢女陪著舒女出嫁
究竟紙包不住火終於在德公舒女的家翁奉命到粵西某地任郡守時途中才無意中被尚介夫發現。德公帶著一家人分乘四船南行德公夫婦二人佔一船尚介夫是德公的幕僚佔一船僕從和廚子佔一船舒女夫婦和梨花春棠四人又佔一船四船朝行暮宿地趕路一日來到吳城過夜時,尚介夫因天熱半夜起來乘涼時竟意外地遙遙看見梨花站在船邊小便是夜月色明朗梨花的陽具都被他看得一清二楚……
山人按與本俗語有關的一段文字,就是梨花的祕被發現後的第二天早上尚介夫與張老僕的一段對話
第二天吃過早飯後尚介夫聽到姓張的老僕在船桅艙處自言自語說:我今年都成六十歲了,話細唔細何解古靈精怪嘅事睇極都睇唔完忌?!”接著回答介夫的查問:“阿康仔人細詭大丫頭梨花人就生得嬌俏可愛但把聲就十足個男人咁我諗極都諗唔明??”原文次日晨餐罷,冥測於艙中。公有老僕張姓,獨坐桅艙,喟然興嘆,自自訟曰:“行年六十,不為小矣,何見所未見之事,總無了休也!?”介夫怪而詰之,張曰:“稚子康兒,年小而詭大;丫頭梨花,人雌而聲雄。此吾之所不解也。”……
介夫見這老僕是個忠厚老實人於是一五一十將夜來所見說了出來。梨花的祕就如此這般地被揭穿幸好梨花一向謹言慎行,做事盡責甚得主人歡心結果喜劇收場梨花改名還珠被派去做看管門房的人春棠則做了他的妻子舒女至此才明白梨花爲何一直以來沒有月經的原因
文中的『年小而詭大即是人仔細細古靈精怪查字典,字在這裡可解作詐也異於衆也簡而言之,就是人細詭大人細鬼大」。

因腳痛而下台的香港前特首董建華在出席團結香港基金四週年晚會時對香港人說:質疑人工島會變成大白象工程的說法站不住腳他以個人名義擔保,不單不會用盡香港儲備……。”他卻忘了自己曾在2000年時答人問八萬五建屋計劃:“從九八年起無講過,即係唔存在啦!”
 山人也學著張老僕的話:何見所未見之事,總無了休也!?今日有個老頭阿懵,年老而詭小德衰望薄,仍奢言以他的名義向人擔保吾之亦所不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