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俗語:「盲嘅都睇到」
隔岸觀香港特首選舉,林鄭挾著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的“「干預」和「游說」有好大分別”之威勢,終於以572票獲提名入閘競選特首,………。
形容事物顯明易見,廣東人有句甚矛盾又誇張的俗語──「盲嘅都睇到」。「盲嘅都睇到」的語意雖然似通不通,其實它早已在東漢時,王充的《論衡.福虛》篇內出現了:『案惠王之吞蛭,不肖之主也。有不肖之行………有不肖之行而天祐之,是天報祐不肖人也。』 由於本篇屬於論辨文章,斷章截句容易歪曲文義,故此有必要對這篇文字先作一個概述:
話說春秋戰國時,楚惠王有一次食寒葅(若以今日的食譜作比擬,「寒葅」近似我們的涼拌酸辣菜),赫然看見寒葅內有一條吸血蟲(水蛭,廣東人呼之為蜞乸)。按律,讓楚王吃到不潔之物是大罪,廚師和監察食物衛生的人都要被處死的。 楚惠王不想殺人,恐驚動侍從將事情鬧大,為了息事寧人,竟一聲不響地把蜞乸吃了。然而吃蜞乸不同吃海蜇,吃了蜞乸的楚惠王隨即感到腹部不適,食慾全無。令尹向楚惠王問明原委後,認為好人有好報,上天必會保佑他的。 當夜楚惠王果然將蜞乸排泄出體外。不單止此,一直以來困擾著他的心腹積血病,亦因此治癒了。
王充在〈福虛〉篇內列出三個論點來指出好人有好報並不會應在楚惠王身上,因為他不是賢主。楚惠王食蜞乸治癒心腹積血病只是意外的收穫而已:
1)壞法:楚王身為國君,手握生殺大權。他竟然不顧自身危險為臣下隱瞞過失,他的行為不但縱容臣下罔顧法紀,而且違背了立法的本意,有失管治者之威信。 原文:『……庖廚罪覺而不誅,自新而改後,惠王赦細而活微,身安不病。今則不然,強食害己之物,使監食之臣不聞其過,失御下之威,無禦非之心,不肖一也。』
2)姑息:食物內摻雜了肉眼難見的微細物,尚或情有可原。現在洗菜的人嚴重失職,竟讓『廣有分數,長有寸度,在寒葅中,眇目之人猶將見之』的大蜞乸留在葅菜中,而楚王竟不責以刑罰以儆效尤,開了姑息養奸之路。 原文:『……使庖廚監食失甘苦之和,若塵土落於葅中,大如蟣虱,非意所能覽,非目所能見,原心定罪,不明其過,可謂惠矣。今蛭廣有分數,長有寸度,在寒葅中,眇目之人猶將見之。臣不畏敬,擇濯不謹,罪過至重,惠王不譴,不肖二也。』
3)愚昧:楚王大可將蜞乸扔掉,或索性將它藏在暗處,何必愚昧到不顧健康,一定要吃掉它? 原文:『葅中不當有蛭,不食投地;如恐左右之見,懷屏隱匿之處,足以使蛭不見,何必食之?如不可食之物,誤在葅中,可復隱匿而強食之?不肖三也。』
本故事的大綱說完了,王充的論點是否謬誤不是本篇的範圍,山人只想點出文中一段與本俗語有關的文字而已:『今蛭廣有分數,長有寸度,在寒葅中,眇目之人猶將見之。』
值得注意的是這句『眇目之人猶將見之』。「眇目」除了有瞎一眼的意思之外,亦可視乎文意作「雙目全盲」解。 例子如蘇軾之《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論衡.書虛》:『今顏淵用目望遠,望遠目睛不任,宜「盲眇」。髮白齒落,非其致也。』這句的文意是說,顏淵在山上運盡目力遠眺,目力因衰竭而導致失明是可理解的。至於人急速老化,並不是由目力衰竭引起的。
『今蛭廣有分數,長有寸度,在寒葅中,眇目之人猶將見之』,全句若以廣東話來演繹之,即是:“家下有條成寸長、成分粗嘅蜞乸黐向啲寒葅度,「盲嘅都睇到」喇!”
從語意及用法,如出一轍。由此可知,我們的俗語「盲嘅都睇到」,分明就是從古人的「眇目之人猶將見之」轉過來的。
上面的故事有點沉悶,茲附上兩則笑話,讓讀者輕鬆輕鬆作結尾:
☉明人的《笑贊》裡有個食豬肚的笑話(「豬肚」即是豬的胃部)。 有一位做監司的官,他好食豬肚,每日無豬肚不歡。有一年遇著大天旱,全城都要禁屠宰求雨。此人仍要食豬肚,向屠戶購買不遂,賴死不走,怒道:“那管斷屠不斷屠,我只要豬肚便了!” 山人云:此話放在今日的一人一票選舉之上,亦無不可。 只要當大大的,向所屬官員咆哮道:“那管民意不民意,我只要某某做便了!”
☉明人的《笑府》裡有一個寫「一」字的故事。 有一位父親教他的年幼兒子寫「一」字。過了一天,父親正在用濕布抹枱,湊巧小兒子在旁邊,於是便用濕布在枱面寫「一」字考他? 小兒子認不出,父親道:『此吾昨所教汝「一」字也。(原文語法)』 小兒子聞言,瞪著大眼,不解道:『隔得一夜,如何大了許多?(原文語法)』 山人云:也難怪這小孩不更事。隔得一夜,「一」變大了許多,不算一回事;隔得一夜,人變了「大大」,那才大得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