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俗語:「倒米壽星」
眼見中國經濟日走下坡,中共總理李克強於是召開十萬幹部電視電話大會,要求各官員更好地平衡疫情管控和經濟增長云云。習近平強調清零不談經濟,李克強強調經濟不問清零,二人你拉我扯像拔河比賽,使人見了也覺得好笑。建議李總理先回去攪清楚,究竟是清零倒經濟的米,抑或是經濟倒清零的米,然後才出來發出指示,好嗎?
廣東人口中的「倒米」或「倒米壽星」,有破壞別人好事的意思。「倒米」常作動詞用,而「倒米壽星」則是名詞。 例如僱主派僱員推銷產品,這位僱員不但不積極向人客推銷僱主的產品,反而極力推薦別家的產品,廣東人對這種不忠於僱主的行爲,就會這樣說:“渠同老細「倒米」。”或者索性說:“渠正一系「倒米壽星」。”此外,對於一些視顧客如仇敵的懶惰僱員,「倒米壽星」亦適用。
「倒米壽星」一辭很難從字面的意思去推敲。山人認爲本俗語可以從下面這個故事得到解答。
故事發生於春秋時代,魯昭公三年,齊景公派晏子到晉國去向晉平侯提出續弦的親事。原來齊景公的妹妹少姜去年才嫁到晉國去,可是幾個月後便死了。齊景公希望用婚姻來維繫齊晉兩國的友好關係,於是急急忙忙派晏子去晉國向晉平公提出親事。
婚事一拍即合,晏子代表齊國接受立聘之禮,叔向則代表晉國陪晏子飲宴,期間叔向問起齊國的近況。晏子道:“齊國已經到了末世了。我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齊國才會被陳氏取代而已。齊君不關心人民的生活,結果將人民拱手讓給陳氏。
齊國的容量制度有斗、區、釜、鍾四等,四升為一斗,四斗爲一區,四區爲一釜,十釜爲一鍾。 而陳氏則在自己的食邑行自己的容量制度,他以五升爲一大斗,四大斗爲一大區,四大區爲一大釜,十大釜爲一大鍾。陳氏以自己的容量制度借出穀物給人民,而以齊國的容量制度收回來,以此來籠絡民心。……加上陳氏愛惜人民有如父母,一見人有病痛,就加以照顧,人民自然像流水一般歸向他了,試問陳氏怎會不得民心呢?! 看來,陳氏的遠祖箕伯、直柄、虞遂、伯戲的神靈,這時恐怕早已和陳氏的開國先祖胡公和大姬一起來到齊國了,正等著人們供奉他們呢。 原文《春秋左傳.昭公三年》:『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韓宣子使叔向對曰:“寡君之願也。……賜之內主,豈唯寡君,舉群臣實受其貺。其自唐叔以下,實寵嘉之。” 既成昏,晏子受禮。叔向從之宴,相與語。“……齊舊四量,豆、區、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鍾。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鍾乃大矣。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欲無獲民,將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齊矣。"』
值得留意的是文中的晏子這句話:『齊舊四量,豆、區、釜、鍾。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鍾。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鍾乃大矣。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
齊國的容量單位有豆(斗)、區、釜、鍾四等。以四升爲一斗,四斗爲一區(4升x4=16升爲一區),四區爲一釜(4區x4=64升爲一釜),十釜爲一鍾(64升x10=640升爲一鍾)。
陳氏的容量單位亦有斗、區、釜、鍾四等。只不過陳氏的斗、區、釜的容量都比齊國的容量畧大一點而已。陳氏一斗有五升,一區有二十升(5升x4),一釜有八十升(20升x4),十釜爲一鍾(80升x10),合計一鍾有800升。即是陳氏的一鍾,比齊制的一鍾640升,多出了160升。 陳氏以他的容量制式借出米糧給人民,卻以齊制的容量收回。人民知道可從陳氏的借貸中得益,自然樂意追隨陳氏去了。
所謂「倒米壽星」,其實是「斗米受升」的音訛之變。查字典「受」字,《說文》相付也。《玉篇》得也。「斗米受升」的意思是每斗米(齊制四升)多得一升。
陳氏的「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的籠絡民心策略,顯然就是我們廣東人的「斗米受升」之出賣老細的利益,而使自己獲益的含義了。
不要小看習大大的抗疫策略,只要讀過下面三則故事,就知道他是有根有據的:
⊙捉家屬 有官員在公堂上辦工,眾衙差在堂下肅立。忽然有人放了一響屁,官問是什麼東西,命人拿過來給他看看。衙差道:“拿不到的。”官道:“胡說!一定要拿出來給我看。”衙差無奈,只得用紙包了一塊屎呈上給他,說道:“正犯走了,捉來了它的家屬。” 原文《笑林廣記》:『官坐堂,眾人中撒一屁。官問甚麼響,拿過來。皂稟云:“拿不著的。”官云:“如何作弊,定要拿來。”皂將紙包一屎塊,回云:“正犯走了,拿得家屬在此。” 』
山人云:病毒也是捉不著的,所以大白捉它的家屬——「人」。
⊙鬥病毒 有病童服了醫生的藥後,肚子劇痛。病童的父親趕去問開藥的醫生,醫生道:“不必擔心,這是我的藥和病開戰的緣故。”話還未說完,病童的家人匆忙跑來報告,病童已經死了。醫生聞言,拍掌叫好道:“我早講過,病鬥我的藥不過嘅!” 原文《笑林廣記》:『病兒服藥後,腹痛甚。兒父走問醫者,醫者曰:“無妨,此吾藥與病鬥耳。”言未畢,家人踉蹌而至,報兒死矣。醫拊掌曰:“我說鬥我的藥不過。”
山人云:習大大要不惜代價去「清零」,就是知道病毒鬥他的「清零」不過。
⊙治退燒 有小兒患病,發高燒,吃了醫生的藥便死了。小兒的父親去醫生家中追咎責任。醫生不信,親自去験屍,摸著小兒的屍體,對他的父親道:“你𧩶(呃)人!渠好彩退咗燒。” 原文《笑林廣記》:『小兒患身熱,服藥而死。其父詣醫家咎之。醫不信,自往驗視,撫兒屍,謂其父曰:“你太欺心,身子幸已涼矣。”』
山人云:我只知「清零」,其他我懶得知渠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