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廣東俗語:「啱」



廣東俗語:「啱」

近日有一個原名叫Lufsig,中文譯音為‘路姆西’的布公仔,偶然被人用來向香港特首梁振英一丟而走紅,結果被人搶購一空。報導稱特首後來更以《與狼共桌》為題,在他的網誌上載與‘路姆西’的合照。 若要攪幽默,建議公關上載原來丟渠嗰個‘路姆西’才啱幽默。 
廣東話的「啱」字,有合適、剛好或對了的意思。「啱」字的說法,山人暫且賣個關子,先說一則武則天教訓庸官甚麼才是「啱」的故事: 
君主專制的最大毛病,就是皇帝以主人的心態治國。皇帝視國家為農場,視臣下為奴僕工匠,人民是雞鵝牛羊。皇帝的所作所為,目的都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基業而已。 武則天亦不例外,登帝位之初,大概為了籠絡朝中大小官員的人心,不惜貓狗雞豬都封官。當時有位名叫張鷟的人知道這不是國家之福,看不過眼,因而作了一首歌謠諷之云:“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杷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意思是說當補闕和拾遺的官員多如車載斗量,能推土杷泥的亦侍御史,寫字像脫腕甩臂的也是校書郎。)後來有位叫沈全交的人,見意猶未盡,再續之云:“評事不讀律,博士不尋章,麵糊存撫使,眯目聖神皇。”(意思是說,做評事官的人不懂法律,做博士的人不諳經典,面目模糊存撫使,半睡聖神皇帝。) 二人公然羞辱朝廷的舉措,猶如老虎面前翻跟頭──找死。蓋皇帝自古以來都是以主人自居,豈會容忍奴僕挑戰自己威信的道理? 
此事果然被禦史紀先拿去領功,要求武則天治二人以謗訕之罪。 不知是二人福大命大,抑或是當日武則天福至心靈,忽發「理性思考」,聞奏後不但不生氣,反而當面訓斥紀先的不是,道:“如果你們都不是他們所說的廢柴官,怕乜讓天下人訕笑?放了他們二人吧!” 武則天這番跨越時代,維護言論自由的睿智說話,擲地有聲,真系好好……好鬼「啱」聽!   
言歸廣東俗語「啱」的正題。「啱」字在《康熙》雖然找不到,然而「啱」字可在明人筆記《快園道古》記載的一段明朝狀元羅念庵的軼事中見到蹤影:
羅狀元有一次和兩位友人聯袂到寺觀遊玩並舉行酒會。 姓鄒的先出令,指著神像說:“祖師買巾,價只要輕,以此買不成,被髮列如今。”意思是說,祖師爺本來要買頭巾戴,因要檢便宜貨的,,結果買不成,從此披著一頭散髮算了。 姓徐的接下來說:“玉皇買傘,價只要減,以此買不成,頭頂一片板。”意謂玉皇大帝本打算買傘遮蔭,要人減價錢,結果買不成,頭上乾脆頂著一塊板算數。 羅念庵最後續道:“觀音買鞋,價只要,以此買不成,赤腳上蓮台。”大意是說,觀音原本想買鞋,只因價錢唔「啱」,結果買不成,索性光著腳板站蓮台了事。 原文見《快園道古》:『羅狀元念庵與鄒公、徐公宴於寺觀,鄒指塑像出令曰:“祖師買巾,價只要輕,以此買不成,被髮列如今。”徐曰:“玉皇買傘,價只要減,以此買不成,頭頂一片板。”羅曰:“觀音買鞋,價只要捱,以此買不成,赤腳上蓮台。”』 
若以廣東話演繹上文的『價只要捱』,不就是“價只要啱”嗎?‘捱’字,無論音與義都和廣東話的「啱」字很接近。故山人認為「啱」字,其實只是一個音譯字而已。

耶誕快將來臨,最啱以一個生日笑話來應應節日氣氛 話說吃鬼的鍾馗生日,妹妹要送禮向他道賀。一大鬼以為鴻鵠將至,願擔當挑送禮品的任務。鍾馗妹妹遂於禮物之上附上一函,內容說:“酒一尊,鬼一個,挑來與兄作慶賀。兄若嫌鬼小,連挑擔的湊夠兩個。”鍾馗見字大喜,立即命廚師把二鬼煮來吃。二鬼相對哭泣,小鬼不解,問大鬼道:“我被捉來供鍾馗吃是無奈,何解你偏要充當送禮這角色?” 此類大鬼常見於改朝換代時的孤臣孽子中。送這故事給他們最「啱」!
                              *     *     *
⊙為免誤導讀者,特補註上文“杷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之相異版本:「欋椎侍禦史,碗脫校書郎。」 欋椎:《釋名》齊、魯謂四齒杷曰欋。碗脫:碗,小盂也;‘碗脫’指模形,言個個相似也。 意指武后濫用人,侍禦史人數之多,可用欋椎推成一大堆校書郎像粗製濫造的碗,大量生產下,只以量取勝 
14/12/2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