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俗語:「火頭」與「將軍」
明人《快園道古》有一段小笑話:『祖父一日怒庖人煮肉不佳,笞之。庖人泣曰:“老爺要炒炒,吃過了;老爺要熩熩,吃過了。別無煮法,叫小人怎地?”』物無貴賤,只爭遇與不遇而耳。遇著懂得調製方法的人,不屑一顧的食物,搖身一變,也可成為美食。例如朱古力、魚子醬、鮑、參、翅、肚等等。
山人倒想起初來墨爾本時的一段往事,當時的澳洲人大都認為鮑魚肉質堅如橡皮,兼且啖而無味,大都棄之如敝屣。當時市區附近的海灘猶不時見到鮑魚的空殼,聽說都是華人採去鮑肉所遺下的痕跡。時至今日,澳洲人已懂得開設鮑魚養殖場,反視之如活金礦了。
廣東人對廚師的稱呼有「火頭」、「將軍」和「候鑊」。「候鑊」,顧名思義,即是從事與鑊煮食有關的工作。
「火頭」本是寺院內管廚房的一個職銜,後來廚師才被人通稱為「火頭」。清代翟灝的《通俗編.卷二十.典座》云:『凡寺院各僧,例分東西兩「序」。其職粗事者曰「東序」,「典座」是也。』 所謂「典座」,就是指管理齋堂雜務的負責人,工作範圍包括齋粥、醬醋、淹藏、收菜之類。 文中又說:『〈五燈會元〉雪峰(襌師)在洞山為「飯頭」(煮飯),慶諸(禪師)在溈山為「火頭」(煮食),道匡(禪師)在招慶為「桶頭」(洗滌),灌溪(禪師)在末山為「園頭」(種菜),紹遠(師)在石門為「田頭」(耕田),智通(禪師)在溈山為「直歲」(掌一歲之幹事),曉聰(禪師)在雲居為「燈頭」(燈燭),嵇山(禪師)在投子為「柴頭」(斬柴),義懷(禪師)在翠峰為「水頭」(擔水),佛心(禪師)在海印為「淨頭」(剃頭),此類皆東序職,而典座之名,尤著於俗。』佛教在唐朝才開始盛行,看來「火頭」在唐宋時已開始使用了。
「將軍」是老一輩的廣東人對廚師的稱謂。店舖老板遇著廚師辭職不幹,就會向薦人館招聘,道:“我個「將軍」啱啱走咗,有無「將軍」介紹俾我?”蓋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當時的商戶大都開火爨,並提供員工膳食。所謂「開火爨」,即是開爐灶煮食。成語「同居各爨」是指兩家人雖同住一屋,卻各自煮食。 時至今日,香港的海味舖仍保留著這種富有人情味之員工福利。
何以廚師有「將軍」的稱號?山人認為這是廣東人的幽默,且以《淮南子.兵略訓》的一段文字說明之。原文云:『凡國有難,君自宮召將,詔之曰:“社稷之命在將軍,即今國有難,願請子將而應之。”……主親操鉞,持頭授將軍其柄,曰:“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複操斧,持頭,授將軍其柄,曰:“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之。”將已受斧鉞, ……乃爪鬋,設明衣也,鑿凶門而出。』
上文的意思是說,凡國家有危難,國君便召將軍入宮聽令,曰:“國家面臨外敵入侵,社稷存亡現在要倚仗將軍了,希望你能領兵殺敵。”將軍領命,隨即傳令祭祀官齋戒獨宿三日,然後到太廟問卜擇吉舉行發兵儀式。 舉行儀式的當日,國君先入太廟,面向西而立。將軍後入,行至廟堂階下向北而立。國君用手拿著鉞頭,將鉞柄交給將軍,授命道:“從此上至天,一切都交給將軍指揮了。”將軍接過鉞後,國君又用手拿著斧頭,將斧柄交給將軍,又授命道:“從此下至深淵,一切都交給將軍指揮了。”將軍接過斧、鉞兩件兵器後,答道:“國家的內政,不能靠在外作戰的將軍治理,在外作戰的軍隊,不能靠在宮中的國君指揮。心懷異心之臣不可以事國君;心懷異志之將軍不可能打敗敵人。臣既然接受大王的任命,象徵兵權的鼓、旗、斧、鉞亦已掌握,以後臣在外作戰時,便不再每事請示國君了,願大王能賜一言,保證不干涉我的指揮。若大王不答應,臣則不敢領兵。若大王答應我的請求,臣則馬上起行。”國君答應,將軍於是剪指甲,穿「冥衣」,鑿開「凶門」而出。
與本俗語「將軍」有密切關係的是文中這段話:『主親操鉞,持頭授將軍其柄,曰:“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複操斧,持頭,授將軍其柄,曰:“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之。”』
『主親操鉞,持頭授將軍其柄』:國君將象徵兵權的「斧」與「鉞」交給將軍殺敵,猶如東主將象徵煮食的「釡」與「刀」交給廚師作烹調之用,兩者在意義上,均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與 “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之”』這兩句話可以解讀為,東主向廚師授權,道:“從此上天下地之飛禽走獸魚鱉,任「將軍」自行決定如何烹飪好了。”廣東人呼「廚師」為「將軍」的含意,至此明白矣。
談到廚師的功夫,不能不說宋朝的廚娘。《宋稗類鈔》說, 有一位地方長官告老還鄉,因不慣家鄉的粗茶淡飯,於是託人在京師物色一位廚娘給他。應聘而來的是一位年紀只有廿多歲的姑娘,這位廚娘舉止有禮,衣著入時,不但寫得一手好字,而且精於算術(否則如何開物料採購清單),一看便知不是平凡女性。 她來時的架子很大,先留在老大人鄉居前的五里頭休息,然後叫腳夫帶她的親筆信去見老大人,文辭婉轉地說,為了老大人的體面,有勞派人來迎接她來云云。
為了試食一味五杯五分的羊頭簽,她開出的一張採購清單,差點便把這位老大人嚇昏了。她竟要求供應羊頭五十個,和蒽齏五斤。
廚娘帶來的工具銀光閃閃,精潔非常。命小婢搬進廚房的器皿,竟然全都是用白金製成的。工作態度一絲不苟,菜刀砧板雜器羅列在桌上,井然有序。廚娘的工作服「圍襖圍裙,銀索攀膊」,美觀而且實用。她嫻熟條理的切肉功夫,真有運斤成風之妙。羊頭簽只要羊頭的兩片面肉,其餘都抛棄不用。蔥則切去根葉,只取韭黃似的嫩心,將蔥心部分放入滾水畧拖,再用淡酒和醋浸漬,然後依碟的大小截斷上碟。經她調製出來的食物,美觀細膩不在話下,味道芳甘脆美,可口極了。
試廚滿意,照例要有賞賜。賞賜多少不能隨意,亦有舊日賞賜單據可供斟酌,按慣例:『每展會,動賚絹帛或至百匹,錢或至百千』。老大人惟有忍痛應付過去算了。事後偷偷對人說:『吾輩事力單薄,此等酒筵,不宜常設。此等廚娘,不宜常用。』(我呢啲咁嘅窮官,真系食唔起咁嘅酒筵;呢啲咁嘅廚娘,真系用渠唔起。)不到兩個月,便把廚娘連哄帶請送走了。此事後來被人傳為笑柄。
山人云:我看不出有何好笑的地方。有許多人就是不明白,做官不貪不橫,根本沒可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