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4日 星期二

廣東俗語:「細路仔玩泥沙」

 

廣東俗語:「細奴仔玩泥沙」

零帝近日在山東召開企業家和專家座談會時,問人:“我們的獨角獸企業新增數目下降的主因是什麼?”係囉,此時更應增派多些酷吏,乘機以乜安法物安法去玩啲企業,咁就不止獨角獸清零,連蚊螆企業都清理零

說到和玩」有關的俗語,山人覺得廣東人常用的俗語「細奴仔玩泥沙」,值得拿來一談。 廣東俗語「細奴仔玩泥沙」的背後的意思是:“玩玩下,無釐認真。” 見人做事拖泥帶水,錯漏百出,就會這樣以訓戒他, 道:“出來搵食要認真啲,你估重係「細奴仔玩泥沙」呀?!”

「細奴仔玩泥沙」看似是一個尋常的生活語言,其實是有出處的。「細奴仔玩泥沙」見於《韓非子》的一段文字之中。這段文中不太長,但很有意思,值得拿出來和讀者們分享。文中大意說:

小孩子們聚在一起玩耍時用泥沙當飯用泥漿當羮用木頭當肉如是者大家玩煮飯仔一整天,到了黃昏時,大家還是要回家吃飯去的因爲他們都明白沙飯泥羮只能當玩具不可以當真飯來吃的啊! 有些人儘管津津樂道上古時代的美好事蹟說得動聽卻不切實際,一味提倡效法先王之仁義道德,卻未能應用於治理好國家這亦好像細奴子玩泥沙一樣只可當玩意兒不可以當真來治理國家的呀! 試以韓趙魏的國力和秦國作比較,韓趙魏三國著重以仁義道德治國結果導致國家又弱又亂秦國則著重法制而不著重仁義國家因此治理得很好而且強大。至於秦國迄今仍然未能一統天下皆因秦國的法制仍未臻完善吧了 

原文:《韓非子.內儲說上.右經說二.虛辭僞辯》:『夫嬰兒相與戲也,以塵為飯,以塗為羹,以木為胾,然至日晚必歸饟者,塵飯塗羹可以戲而不可食也。夫稱上古之傳頌,辯而不愨(音扣夠),道先王仁義而不能正國者,此亦可以戲而不可以為治也。夫慕仁義而弱亂者,三晉也;不慕而治強者,秦也;然而未帝者,治未畢也。

題外話,事實勝於雄辯,時間證明韓非子的主張是正確的。唯有公平的法治制度,人人知所遵從,才能激起人們的上進心,國家才能真正富強。 至於仁義道德嘛,用來作修身則可促進社會和諧及減少罪案,用來管治國家就顯得不足了。 環顧今日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那一個不是以法治爲立國基礎的? 然而法治也有真法治和假法治之分,真法治真強大,假法治只能是假強大而已,虛假的真面目遲早會暴露於人前的。至於什麼是假法治?那倒要看個人的眼力和體驗了。

 

 

茲送上兩則故事和讀者們分享:

打邊爐就無份,打屎𦜇就有份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一次向舅犯請教治國之道舅犯答道:“國家打勝仗了,從分享利益的角度來說分熟肉給有功者,不如分生肉因爲生肉可以帶回家與家人共享;分生肉又不如分地,因爲分地可以惠及大眾將土地分給人民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使人民知道國家得地越多人民就越得益。 反過來說,國家越失地人民的生活就越困苦。 能使上下同心禍福與共這就是古人所謂的「全民作戰」精神了。”

原文《說苑.政理》晉文侯問政于舅犯舅犯對曰:“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割以分民而益其爵祿是以上得地而民知富上失地而民知貧古之所謂致師而戰者其此之謂也。 

山人云:中共口口聲聲說背後十四韭菜做後,不知甘願做後盾的韮菜們,你們有得分無?

 

打仗如細奴仔玩泥沙 

燕昭王打算聯合天下諸侯來攻打齊國,然而燕國官員裡面有一位是從齊國來的齊國人,燕昭王召他來對他說:“我把算聯合天下諸侯來攻打齊國,命令隨時都會發出去的了。我知道先生一定據理力爭,勸我不要攻打齊國的,力勸我失敗,先生因此便會返回齊國去的。 你大可放心好了,我將來亦會和齊國和好的,到時我一定借助先生在齊國之力,和齊國攪好關係的。” 正當齊燕兩國快要拼過你死我亡之際,而燕昭王竟然有如此奇特的想法,依然不忘將來兩國仍有重修舊好的一日。 

原文:《戰國策.韓策二》:『燕昭王且與天下伐齊,而有齊人仕於燕者,昭王召而謂之曰:「寡人且與天下伐齊,旦暮出令矣。子必爭之,爭之而不聽,子因去而之齊。寡人有時復合和也,且以因子而事齊。」當此之時也,燕、齊不兩立,然而常獨欲有復收之之志若此也。

山人云:燕昭王這句:“寡人有時復合和也,且以因子而事齊。”讀來饒有韮菜味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