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廣東俗語:「好嘢」

廣東俗語:好嘢」

美國總統當奴侵公佈了他對全世界實施的對等關稅後,全球股市隨即出現極大動盪,不過他本人則很樂觀,形容今次的關稅措施是爲美國做了一場大型外科手𧗷,現在手術結束了,病人正在康復中,敦促美國人要保持耐心,美國將會比以前更強大,更美好,更有活力云云。 看來他是用劏牛刀去爲病人做外科切割手術,而又能成功的話,都咪話渠唔好嘢喏!

「好嘢」是一句可褒可貶,意思千變萬化的廣東常用語。例如對表演者的技藝表示衷心讚許,就會大拍手掌,驚嘆道:“好嘢!” 例如有暴力傾向的人,悻悻然對人說:“你好嘢!”則又有恫嚇的意味了。 又例如去年美國總統當奴侵在競選時說,他在24 小時內就可以結束俄烏戰爭。當奴侵的美國俄烏問題特使凱洛格Keith Kellogg2538日出席一場智庫論壇活動時,爲上述的言論作出辯解說:“總統的確說過在 24 小時內結束戰爭的,不過他沒說過是那一天的24 小時啊!” 堂堂超級大國官員,虧他說來面不紅心不跳,都咪話渠唔好嘢! 總之「好嘢」的含意可以隨環境隨語氣而改變,不可一概而論。

「好嘢」雖然是一個讚嘆辭,山人認爲它是有來歷的。《世說新語.賞譽》有一段關於桓溫的小故事,值得拿來給讀者們參考。 桓溫是東晉的風雲人物,手握重兵,有篡奪晉朝帝位的野心。有一次他路過東晉初大將軍王敦的墓地時,望著墳墓讚嘆道:“可儿!可儿!” 《世說新語.賞譽》原文:『桓溫行經王敦墓邊過,望之云:「可儿!可儿!」。

原文中的『可儿!可儿』,用廣東話“好嘢!好嘢!”來演繹最傳神不過。查字典「儿」字,《說文》人也。 廣東人常常將「人」說成爲「嘢」。例如「那個人」,就會說成:“嗰個嘢!”駡人是衰人,就會說成「嗰個衰嘢」。

或問何以廣東人呼人爲‘嘢’? 禮失求諸野,山人懷疑或是受閩南語影響所致。馬來西亞有一個帶有華人血統的族裔,名叫「Baba Nyonya峇峇娘惹,據說他們的祖先來自閩南,他們呼男人爲「Baba(峇峇)」,稱女人爲「Nyonya(娘惹)」。「峇峇娘惹」的語音與「寶寶」和「女兒」十分接近。 廣東話保留了許多古音,呼人爲‘嘢’是其中一個例子吧。 讀者如有興趣作深入了解,可以到網上找尋更詳細的資料,附上這參考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5_qsxCKuI

根據上述的論點,山人認爲廣東人今日口中的“好嘢!好嘢!” 其實即是語音傳訛之變而已。“好嘢!好嘢!”其實是晉朝時桓溫口中的可儿!可儿』。

 

茲送上三則故事和讀者分享:

皇帝 東晉末年,桓玄篡位建立桓楚,所坐的龍椅後方突然下陷了少許,羣臣不知所措。侍中殷仲文進言道:“當是皇上積德太多太重,所以厚厚的地皮也承載不了。”當時的人都讚他好嘢。

原文見《世說新語.言語》:『桓玄既篡位,後御床微陷,羣臣失色。侍中殷仲文進曰:「當由聖德淵重,厚地所以不能載。」時人善之。

山人云: 皇帝說什麼,做什麼都是對的。憑Keith Kellogg這句:“總統的確說過在 24 小時內結束戰爭的,不過他沒說過是那一日的24 小時啊!”我肯定今日有美帝了。

 

怕抽稅 

南唐烈祖李昪統治時,苛徵重稅,適逢京師一帶大旱。一天,烈祖在北園和群飲宴期間,對著周圍的侍臣說:“京城周圍的地方都有雨落,唯獨京城境內無雨,是什麼緣故呢?難道牢獄之內有冤情嗎?”有一位名叫高遽進的演藝人回答說:“聖上毋須感到奇怪。皆因雨怕被強徵重稅,所以才不敢進入京城境內耳。”烈祖忍不住大笑起來。 第二天立即下令放寛抽稅,過了兩天果然大雨滂沱。 原文見《南唐書》:『烈祖時征苛急属畿內旱。一日,宴北園烈祖顧侍臣曰:“近郊頗得雨,獨都城未雨,何也?得非刑獄有寃乎?優人申漸高遽進曰:“大家何怪此乃雨畏抽稅,故不敢入京爾。烈祖大笑明日下詔弛稅額信宿大雨霑洽。

山人云:貨物不進來,就無法抽關稅。利用關稅來保護本國商品則可,若想利用關稅所得來彌補國民的日常開支,或用關稅來吸引外國產業移來本國,則似望天打卦,時得時不得了。

 

致富訣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想致富嗎?就要夠無恥,不守信約;就要心狠手辣,無所不用其極;就要唯利是圖,六親不認;就要恃勢凌人,凡仁義之事不爲。” 原文見《荀子.大略》:『民語曰:“欲富乎?忍恥矣,傾絕矣,絕故舊矣,與義分背矣!”』 

山人云:一個世界超級強國由一個如此這般的人來領導,能不令人戰慄?!

2025年2月28日 星期五

廣東俗語:「食夾棍」

 

廣東俗語:食夾棍」

靜觀美國總統當奴侵過去一個月來的種種所爲,所謂「MAGA」,其實都不過是將國家當作一盤超大生意來做,無是無非,無道德信仰,無社會價值觀,趨利而已。國與國的關係就等如公司與公司的關係,不是生意合作夥伴,就是生意競爭對手,所以他看國家併吞如公司合併一樣平常,所以他能把侵略烏克蘭的俄羅斯視作朋友,所以他可以乘人之危,脅逼烏克蘭簽訂礦產協議。

有人認爲廣東俗語「食夾棍」,即是「打夾杖」。「夾杖」,《臺灣國語辭典》註解云:『夾東西的木杖』。引申而言之,有兩頭唔受,中間受的意思。故廣東人借此形容人在交易中乘機謀取個人利益,名之爲「食夾棍」。 例如承判商將投得來的一單生意,再轉手判給其他承辦商,這種靠判上判而獲取利潤的生意運作,即是「食夾棍」。 又美國總統當奴侵乘烏國被俄國侵略之危機,趁機獲得烏克蘭的開採礦藏權,山人認爲這種行爲亦有「食烏克蘭夾棍」之嫌。 又賭啤牌十三張時,每逢莊家和閒家的牌力同級時,按例由莊家通殺,亦稱之爲「食夾棍」。

廣東俗語「食夾棍」,早在明朝時就已經是流行用語,只不過當時的稱呼和今日畧有出入罷了。 清人褚人獲的《堅𤬄》就有如此的一段記載

但凡做生意,中間人乘機從中索取利益,這種行爲名之爲「後手」,又名爲「打夾帳」。 明朝人馬之駿字仲良,他以戶部郎的身份被派往江蘇滸墅關鎮做地方首長。滸墅關境內有雲岩山,山上有夫差館娃宮、響屟廊、浣花池、採香徑等等名勝,風景秀美,是旅遊勝地。又因爲雲岩山的山石可以用作墨硯,較劣質的亦可用作石碑,因此被當地居民任意開採,日夜椎鑿之下,昔日秀麗的風景已遭受無情的破壞。馬仲良爲此惋惜不已,於是將賦稅得來的盈餘錢買地興建學院,同時又捐出自己的俸給贖回雲岩山作爲公家地,並且立碑禁止民眾開採山石,由於所出資金相當充裕,遂被負責看守的官吏有機可乘,從中獲取厚利。 有人看不過眼,於是作故事嘲笑他道:“孔子的學生子路和申棖有一次坐在一起談話。子路取笑申棖道:‘申棖仍然咁多嗜好,點可以行得正,企得正?’申棖亦回嘴說:‘子路亦不得好死。’子路大怒,走去向孔子投訴申棖的不是。 孔子聽了後說道:‘要罰申棖!’立即在木牌子寫上「打申棖」三字,然後叫人交給子夏。適逢子夏剛死了兒子,哭到連眼也盲了,依稀看到牌上的字,驚問道:‘邊個「打甲帳」?’” 原文見《堅瓠集‧清‧禇人獲》:『凡交易事,居間者索私贈,為之後手」,又名打夾帳」。馬仲良(之駿)督滸墅關,出羨餘市田以贍學宮,其價稍厚。又捐俸禁靈岩山採石,一時居間者皆乘之要利,或作語嘲之曰:“子路與申棖同坐。子路譏棖曰:‘棖也欲。焉得剛。’棖遂曰:‘由也不得其死然。’子路大怒,愬之夫子。夫子曰:‘罪在棖。’用牌書「打申棖」字送子夏。適子夏喪明,認字不真,驚曰:‘誰人打甲帳」。’ 同時參考《萬曆野獲編.第二十四卷.外郡.靈岩山》。 山人按:棖也欲。焉得剛由也不得其死然都是《論語》之語句。

根據上文所說的「打夾帳」,其意思即是「夾帶私人帳目」,有䝉混過關,混水摸魚之意。「打」與「食」在廣東話上是相通的。形容打架時,中了對方兩拳,就會說:“我食了對方兩拳。”「帳」與「杖」音近同。

至於上文的「打夾」之所以變成今日廣東人口中的「食夾」,其實只不過是口語傳訛之變而耳。

 

茲送上一則故事和讀者分享:

強辯的醜陋

《伊索寓言.狼與小羊》:『一隻小羊在河邊喝水,狼見到後,便想找一個名正言順的藉口吃掉他。於是他跑到上,惡狠狠地說小羊把河水攪渾濁了,使他喝不到清水。小羊回答說,他僅僅站在河邊喝水,並且又在下游,根本不可能把上游的水攪渾。 狼見此計不成,又說道:“我父親去年被你罵過。”小羊說,那時他還沒有出世。狼對他說:“無論你怎樣辯解,反正我是不會放過你的。”

山人云:當奴侵說,烏克蘭總統Zelenskyy是發動戰爭者、他是民望只有4%之獨裁者。美國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亦附和他的主人說:“俄羅斯不一定要為烏克蘭戰爭負責,烏克蘭試圖加入北約(NATO)才是戰爭爆發的主因之一。”當奴侵其實是說:“無論你怎樣辯解,反正我是不會幫你的。”

 

闕里侯 清初時人李笠翁名漁,爲人精於揣摩人意,因善於趨炎附勢而名重於時,能耍手段脅逼人貢獻財物給他享用。曾寫過一本名爲《奈何天傳奇》的書,先出上集,書中的主角「闕里侯」是影射當時的孔子後人衍聖公的,他把他描繪得惡形惡相,十分可憎。 衍聖公爲此感到很不安,於是用重金賄賂他。等到他再出下集時,他上集所說闕里侯,已得到神靈庇佑,現在已變成一個完全正常的好人了。 原文《清稗類鈔‧譏諷》:『李笠翁,名漁,工揣摩,走聲勢,取重於時,能以術籠取人貲。嘗作《奈何天傳奇》,先出上半本,其所云闕里侯者,衍聖公也,(孔子後裔的封號,始於北宋)扮演醜惡,備極不堪。衍聖公患之,賂以重金。復出下半本,則所謂闕里侯者,已獲神佑,完好如常人矣。』 

山人云:寫書尚且如此可怕,何況治理一個超級大國?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