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我眼中的碳排放稅



我眼中的碳排放稅 


碳排放稅政策缺乏經濟效率,難以令人信服。

讀過一篇分析碳排放稅的文章,作者引用了法國經濟學Frédéric Bastiat1850年,以故事的形式撰寫的一篇文章‘破窗謬論’,文章中指出政府干預市場經濟的弊端我認同‘破窗謬論’可以用來解讀現政府的碳排放稅政策。試譯出故事大綱如下:

「有一天,在一個小鎮上,一些商戶的門窗忽然被一名頑童用石塊惡意地破壞了。最初鎮上的人都很同情這些遭人破壞的商店,直至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見解,認爲門窗被小童破壞,其實並不是一般人表面上看來那麼壞,至少它給修理玻璃的人創造了‘工作機會’,從事玻璃業的人可以因此而增加收入,他會因此而到鎮上購買多一點食物,最終讓售賣食品的商店得益;這人也許會購買新衣服,令經營服裝店的人因此而穫利。 假如遭破壞的門窗愈多,當遭破壞的門窗多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這名從事玻璃窗的人更因此而多雇用一名幫工,如此看來,破壞門窗不但不是壞事,反而是替鎮上多製造了一個工作機會。  

究竟這名頑童是否真的如這人所說一般,不但不是鎮上的破壞者,反而是替鎮上作出貢獻的人呢? 答案當然不是。我們必須從受害的商戶們的角度去考慮經濟效益。首先分析那筆用來維修門窗的款項是如何運作的。 假如商戶們的門窗沒有遭人破壞,這筆用來修理窗戶的款項自然會節省下來了,最合情理的推斷是,這些商戶必然會把這筆金錢再投資在他們的店舖中,例如訂購多些商品,或擴充營業增聘員工之類等等。 由于這筆金錢可以靈活地運用在經濟市場中,而不是局限于花費在維修門窗之上,這筆資金因而可以再在商業投資活動中發揮盈利功能,最終這小鎮的商戶因不必浪費金錢在維修窗戶之上,這筆用來維修的款項因而可以再作投資活動,工作職位因而自然地產生了。 現在商戶們的門窗要花錢修理,這筆本來可以用來擴充業務的金錢,被迫要削減了,這個小鎮的整體經濟利益,無形中因頑童的破壞而蒙受經濟損失了。」

總理Julia Gillard不惜向有掙錢能力的常規工業開徵碳排放稅,把稅款補貼在這些沒有市塲經濟價值的綠色再生能源工業上,無疑是政府積極干預市場經濟。政府本身無法創造職位,于預的結果,無形中削弱了自由市場自然調節的效率,窒息社會經濟活動。

總理列舉出歐洲國家如瑞典、丹麥、意大利等己實行碳稅許多年了。 我說,共產主義亦實行了半個世紀後才發覺不可行。廿年算得了什麼?一旦碳稅資源枯竭,便無可補貼了。英國剛宣佈提升碳稅率以增加稅收。而法國則順從民意,無限期擱置實施碳稅了。

澳洲綠黨領袖Bob Brown聲稱,德國綠色再生能源工業創造了330,000個額外的工作職位(他沒說有多少舊有的職位因碳稅而消失了)。據德國經濟研究所RWI的分析報告,每個綠色職位需要約$240,000澳元補貼才能建立。RWI的結論剛好與上面的法國經濟學家的經濟分析不謀而合。長遠來看,最終只會令國家整體的社會經濟利益受損,工作機會得不償失

所謂綠色再生能源工業能增加工作職位。據報導,在英國,舉凡與碳交易及碳排放有關的行業如律師、顧問及碳交易經紀最爲顯著,然而這是否值得引以爲傲的呢?

07/04/2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