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廣東俗語:「劏死牛」



廣東俗語:「死牛」

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在立法會的一句話:「官到無求膽自大」,觸發了我寫這篇關於賊的俗語。論膽大,官比賊沒得比。任你官有多大,遇見主子總得要叩頭下跪。反而賊做得越大,膝頭越硬,否則那來這許多激勵的說話,如「農民起義」,「抗暴英雄」、「革命義士」等等……。 
本篇的俗語專談膽子不大的剪徑毛賊,與大賊無關。 在路上被歹徒行劫,廣東人謂之被人「劏死牛」
何以用「劏死牛」來形容被人搶掠呢?山人暫賣個關子,且先由一個「劏」字說起。「劏」字是廣東人的自創字。惟《廣東俗語考》云:『宰牲曰湯。』不知有何依據。 查《康熙》,「湯」字不見有「宰殺」的含義。 
山人倒找到一首關於湯雞犬的南宋詩。宋寧宗時候,當時是被後人譏為「只有雞刀之才,卻用來殺牛」的韓侂冑為相,因得到皇帝寵信,權傾天下,千方百計來巴結他的人,可謂多如蠅附蟻聚。 話說有一次,韓侘冑來到一個精雅的村莊遊玩,竹籬茅舍,甚有田園氣息,韓侘冑一見十分歡喜,美中不足是嫌它太靜,雞犬不聞。韓侘冑不過是雞蛋裡挑骨頭,隨便說說而已。 說也奇怪,不旋踵便聽到一陣陣的雞犬聲,心想事成弄得他老人家大樂,後來知道府尹趙師睾為他扮的,從此對他特別照顧。山人云:欲要升官發財,必須由雞狗做起──「官到有求志要小」。 後來韓侂冑因北伐失敗而惹上殺身之禍,樹倒猢猻散,從前依附過他的人,人人自危有太學生因而寫了一首詩來嘲笑這位雞狗府尹,云:『堪笑明庭鴛鷺,甘作村莊犬雞。一日冰山失勢,燅鑊煮刀刲。』 『燅鑊煮』不過是炆煮雞狗之類而已「湯」字不見有屠宰的意思
山人疑「劏」字,或是「屠」字之變。蓋廣東人不會說雞、鴨、豬、牛、羊。 用大量飼料將雞催肥,廣東人曰:“〔食匋〕肥隻雞”。〔食匋〕音‘陶’,《玉篇》餌也。餌有食的意思。 廣東人或因「屠雞」與「〔食匋〕雞」音同義異,溝通時易產生語言誤會,故避用「屠雞」而用「劏雞」。此或可解釋廣東人不用「屠」字的緣故吧。 避字的例子,如《廣東俗語考》云:『生子百日為「百倮」。粵諱言「百日」,以「百日」為喪家語。漢明帝營壽陵,詔過「百日」,惟四時設奠故也。』
開始轉入「劏死牛」的正題。要解釋其中原因,有必要從劏牛及劏牛的方法入手。正如上文提過「只有雞刀之才,卻用來殺牛」,可想而知劏牛比劏雞大陣仗得多。古代劏牛器械離不開大刀和大鐵錘之類,故屠宰前的準備工夫至為繁瑣。首先將牛頭牢牢縛緊於大柱旁,固定好牛頭後,再用大鐵錘將其打暈放血,接下來便是一連串的解牛工序了。 
牛的方法簡單而直接,元代有一段文字可作參考。《元典章‧刑部十九‧禁宰殺》云:『凡有倒死水、黃牛隻,不以遠近,須令牛主扛抬赴官相視過,方許開剥。』 元朝嚴禁私宰牛隻。意思是說,凡地方有死牛事故發生,毋論死的是水牛抑或是黃牛,毋論死牛的地點距離官府有多遠,法例規定牛主必須將死牛先扛至所屬官府檢驗明白,獲得批准,方可得開腔剝皮。 
上文的「開剝」就是劏死牛的方法。即不必先將牛打暈及放血,直截了當地割開死牛的肚便成。簡而言之,即是「攔肚直截」。廣東俗語「劏死牛」背後的意思,就是「攔肚直截」明矣。 
何以被人搶掠與「劏死牛」有關? 說穿了一文不值,「劏死牛」其實是一個諧音俗語。廣東話「攔肚直截」的諧音,不正正就是北方話的「攔途截劫」了嗎? 

鬥膽大
*林鄭自覺膽自大:『官到無求膽自大』。
*唐朝李賀膽重大:『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烟閣,若箇書生萬戶侯?』用廣東話來翻譯:“系男人嘅,點解唔攞張刀去博下啫?博博下,就會博個江山返來架嘞!唔信你去翻查下歷史,睇下有邊幾個書生系封王忌?”
*山人的增強版李賀詩膽重重大:『膽大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烟閣,若箇高官不叩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