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廣東俗語:「唔化」與「唔成人」

 

廣東俗語:唔化」與「唔成人

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 29 日在記者會上說,兩岸統一可爲台灣帶來好處。臺灣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將得到充分尊重,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否則兩岸關係就會緊張動蕩,臺灣同胞切身利益就會受到損害。咁即系恫嚇台灣人非要做他們的韭菜不可耶! 可是身爲國民黨人馬英九,依然對中共威嚇台灣視若無睹,依然北上去哭歷史,去美言武漢防疫對人類的貢獻。 山人懷疑此人不是患有老人癡呆症,就是唔化」、「唔系人」,否則怎會不知有近事,而只知有遠年歷史呢?

「唔化」和「唔成人」,都是廣東人慣常用來駡人的俗語。謂人吾化」,即是指其人思想幼稚,像小孩子一樣。

俗語「唔化」可在《列子.天瑞》一篇內見到。文中大意說,人從出生到死亡有四大轉化階段嬰兒時期少壯時期老年時期,死亡時期。 嬰兒時期意志單純是人性最平和的時期,是人最不受外界干擾的時期是人性最真摯的時期。 到了少壯時期是人血氣方剛的時期,是人的慾望和想法最旺盛的時期是人最受外界事物影的時期是人性開始變得複雜的時期。 到了晚年時期,是人的欲望開始轉弱的階段是人的身體快將衰敗的時期是人漸少受外界事物誘惑的時期,老年時期雖然不如嬰兒時候那樣純樸,但和少壯時期的性情相比,就差得遠了。 到了死亡時期是人到了靜止的時期這時人又從新回到生命周期的起點了 原文《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其在嬰孩,氣專志一,和之至也物不傷焉,德莫加焉。其在少壯,則血氣飄溢,欲慮充起物所攻焉,德故衰焉。其在老耄,則欲慮柔焉體將休焉,物莫先焉雖未及嬰孩之全,方於少壯,間矣。其在死亡也,則之於息焉,反其極矣。

廣東人謂人唔化」,其實是說對方不長進,明矣。

俗語「唔成人」亦有故事。 元朝初年猛將抄思死後,他的兒子別的因由其母親張氏撫養成人,張氏常訓戒別的因道:“人有三個特點才能稱得上是一個人:知畏懼死後留污名,成人;知羞恥爲何物,成人;知祖宗創業艱難,成人。否則只不過是一個人面的禽獸而已。”別的因謹記他母親的教誨。 

原文《元史.抄思傳》:『父抄思卒,母張氏迎別的因以歸。祖母康裡氏卒。張嘗從容訓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懼,成人;知羞恥,成人;知艱難,成人。否則禽獸而已。”別的因受教唯謹。

廣東人謂人「唔系人」或成人」,即是說其人的人品極壞,形似人而非人。

 

茲送上三則故事給讀者分享: 

唔成人 從人的性情來看世上從來都是賢人少,唔系人嘅壞人多威權一旦落入壞人手裡時威權就會增加他們破壞社會的力量正因爲賢人少而壞人多所以我們常常見到破壞社會的人多,而治理社會的人少,就是這個緣故。 可見權勢既可以使天下太平,亦可以使天下大亂,故此《周書》說:“不要爲虎添翼否則牠會飛入城中去食人。”讓壞人獲得權勢就等同爲虎添翼,爲禍無窮呀

原文:《韓非子.難勢》:『人之情性,賢者寡而不肖者眾,而以威勢之利濟亂世之不肖人,則是以勢亂天下者多矣,以勢治天下者寡矣。夫勢者,便治而利亂者也,故《周書》曰:「毋為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夫乘不肖人於勢,是為虎傅翼也。

山人云:《難勢》是一篇論權力之重要的文章。在民主政制下,人民手上的選票就是權力。胡裡胡塗地將權力交給爲虎作倀的賣國賊,等同『乘不肖人於勢,是為虎傅翼也』。

 

怕死宰相 五代十國之一的吳越位於江浙一帶,由錢鏐所建,錢氏統治近百年時間,一共有五位君主,最後一位是錢俶。據《雞肋篇》的作者莊綽說,當時的人常常以江浙人軟弱作爲笑柄,皆因錢俶的政權而起。話說當時有一名姓沈的宰相,甚得錢俶器重,日常政事都靠他出謀獻策,人稱之爲沈念二相公。 當時趙匡胤初建立北宋,有統一天下之志,滅了南唐後,打算再來攻打吳越。 錢俶十分驚恐,急忙召集群臣商討對策,說:“若宋兵來攻打我們,誰人爲我帶兵抵抗?”連問了三次,都無人敢回應。過了好久,才見這位沈宰相排眾出來說話,一時間大家都以爲他必有奇謀妙計,原來他道:“我是第一個不敢去的!”弦外之是“上戰場,千祈唔好預我!”二百年後,輪到北宋退守江南,是爲南宋。當時的宋人習慣以人的排行加於職銜之前,南渡諸將如劉三張七韓五王三十,他們都是神武五軍大將。而王三十的名字叫𤫉,官職是承宣帶四廂都使,人們多以王三十太尉稱呼他。然而此人每戰皆北,連戰連敗當之無愧。時人遂將吳越時之「沈二相公」和二百年後南宋的「王三十太尉」配成一對。

《雞肋篇.北宋.莊綽.卷下》:『世以浙人孱懦,每指錢氏為戲云。俶時有宰相姓沈者,倚為謀臣,號沈念二相公。方中朝加兵江湖,俶大恐,盡集群臣問計,云:「若移兵此來,誰可為禦?」三問無敢應者。久之,沈相出班奏事,皆傾耳以為必有奇謀。乃云:「臣是第一個不敢去底!」朝廷渡江,時人呼諸將,皆以第行加於官稱。劉三、張七、韓五、王三十,皆神武五軍大將。王三十者名𤫉,官承宣帶四廂都使,人以太尉呼之。然所至輒負敗,未嘗成功。時謂「沈念二相公」,二百年後始得「王三十太尉」,遂為名對也。

山人云:無獨有偶,接二又連三。一千多年後的台灣,也出了一位不打仗,高喊“票投國民黨,兩岸無戰場”的馬英九總統。竊以爲「沈念二相公」「馬英九總統」二人都怕打仗,更配。

 

止戈爲武 有秀才問趙州和尚道:“佛對眾生有求必應,系嗎?”答:“系!”秀才道:“我想要和尚手上嘅手杖,得唔得?”答:“君子不奪人所好!”答:“我唔系君子。”答:“我亦都唔系佛。” 原文:《指月錄.明.睢汝》:『秀才問趙州曰:“佛不違眾生所願,是否?”曰:“是。”曰:“某甲欲覓和尚手中拄杖,得否?”曰:“君子不奪人所好。”曰:“某甲不是君子。”曰:“我亦不是佛。”

山人云:問人民主可否當飯吃的郭台銘,日前出美國華府地區的「玉山科技協會」時說:“若台灣走對的路,走和平、科技、全球之路,台灣的繁榮指日可待,但先決條件是和平。”不知他的「和平」是跪求得來的?抑或是爭取得來的?

2023年3月1日 星期三

廣東俗語:「盲倀」

 

廣東俗語:「盲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一份題爲《關於加強新時代法學教育和法學理論研究的意見》的文件,強調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反對和抵制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等錯誤觀點。並且要全面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師資培訓云云。 咁即系要國人學習「蠻倀」,例如學王毅在慕尼克咁,就算自己嘅高空氣球的確闖入了人家的領空,也要「霸氣」地質問美國人:“天空飛著那麼多國家的氣球,你們難道要把每一個都打下來嗎?

廣東人有一句俗語,形容人橫蠻不講道理,就會這樣說:“渠真系好「蠻倀」!” 「蠻倀」究竟是怎樣來的? 據《廣東方言.卷九.釋性質.第十五頁》的說法:『粵以龔澄樞、劉俱蠻橫不道。故目人之不循理者爲盲澄鋹。』龔澄樞和劉鋹都是殘唐五代十國時人,龔澄樞是南漢後主劉鋹的宦官,二人都是野蠻透頂,故人們形容人野蠻爲「盲澄鋹」。 其實這種人都是獨裁政制下的特有產物,當人有了絕對權力之後,就自然而然地任性了。 遠的不說,目下就有現成的一個。你看他幾年間,便可將國內經濟和國外關係攪得一圑糟,還敢厚顏地叫人學他的什麼法治思想。這豈是常人所能做得出來的事嗎?

話題轉回本篇俗語。山人認爲「盲倀」是一個很古老的俗語,早在《荀子.成相篇》便可以見到,《成相》是一種以敲擊聲作拍子唱出來的歌謠。 現將有關的一小段歌詞節錄出來,供讀者們參考:

《荀子.成相篇》:『請成相,世之殃,愚闇愚闇墮賢良,人主無賢如瞽無相,何倀倀?請布基,慎聖人,愚而自專事不治,主忌苟勝,羣臣莫諫必逢姦論臣過,反其施,尊主安國尚賢義。拒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

歌詞大意是說:讓我來爲你們擊節歌一回。世間一切的禍殃,皆是賢人被愚昧的人坑害所引起的。人主庸愚無知,就好像盲人無眼一樣,看不出臣下是什麼人。幾咁盲倀倀?! 聽我說因由,尊重能幹的人,人主愚而好自用,必然一事無成。 人主忌好勝,群臣不諫就必定逢奸詐。 論臣的過失,就應該反其道而行,看他尊上安國重賢守義。若臣不諫又掩飾君過,一味愚蠢地附和,國家必定有禍。 

「倀倀」是指盲人不知所措的樣子。「倀倀」亦見於《禮仲尼燕居》:『瞽者無相,倀倀乎其何之?』意思是說,盲人無人輔助,就真系「盲倀倀」,不知如何是好了。  

山人認爲,人主無賢如瞽無相,何倀倀』可以這樣來理解:“人不明事理,就系「盲倀倀」!”今日廣東人常用的「盲倀」,其實是省去一字的「盲倀倀」。《廣東方言》的「盲澄鋹」,其實是「盲倀倀」。至於所謂「蠻倀」、「蠻澄鋹」,亦不過是音訛之變而已。  

 

茲送上兩則故事和讀者分享:

和平沒輸家?

北宋開寶八年十一月,曹彬攻陷江南,徐鉉代表南唐李煜到汴京向趙匡胤談和,提出以南唐爲小,北宋爲大,南唐是兒子,北宋是父親的兩國關係。 趙匡胤卻這樣回答:“你認爲父子是兩家人嗎?”徐鉉不能回答,但仍然盡最大的努力,絮絮叨叨說過不停,謂滅南唐於理不合云云。宋太祖被他惹火了,面帶怒容,按著劍,殺氣騰騰地道:“滅南唐亦毋須罪名,但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我豈能讓他人在我臥榻旁打鼻鼾呀?!” 原文《宋大事記講義》:『開寶八年十一月,彬克江南,徐鉉言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上曰:“爾謂父子爲兩家,可乎?”復言江南無罪,辭氣益厲。上怒,按劍曰:“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

山人云: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於除夕夜的撞鐘祈福活動時,說:“希望兩岸儘快回到10年前和平繁榮的狀態,因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趙匡胤是專制政治下的得益者,你估馬英九此話可會令他收回成命嗎?

 

扁鵲換心 

魯公扈和趙齊嬰二人有病,一同請神醫扁鵲替他們醫治。扁鵲醫好了他們後,說:“你們之前所患的病,是由外感傳入內臟的,經過我的藥和針,已經痊癒了。 但我發覺你們二人都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病,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而逐漸加深,我打算一併替你們治好,未知意下如何?”二人道:“我們倒想先聽聽你說的病狀。”扁鵲對公扈道:“你的毛病是性格太剛強,但意志卻薄弱。所以做事常常優柔寡斷。齊嬰的性格則恰恰相反,因此往往草率武斷。若將你們二人的心互換,就兩全其美了。”扁鵲於是給二人飲下麻醉酒,昏迷三日,讓扁鵲替他們進行換心手術,然後用神藥治療傷口。二人醒來後如沒事人一樣,於是各自歸家。然而公扈返回去的是齊嬰的家,而齊嬰返回去的是公扈的家,各自將對方的妻子當是自己的老婆。雙方的妻子當然不肯,兩家因此互相訴訟,並且找扁鵲來排解糾紛,經過扁鵲一番解釋,訴訟才得以平息。 原文《列子.湯問》:『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扁鵲治之。既同愈,謂公扈、齊嬰曰:“汝曩之所疾,自外而干府藏者,固藥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與體偕長,今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願先聞其驗。”扁鵲謂公扈曰:“汝志彊而氣弱,故足於謀而寡於斷。齊嬰志弱而氣彊,故少於慮而傷於專。若換汝之心,則均於善矣。”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二人辭歸。於是公扈反齊嬰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識。齊嬰亦反公扈之室,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識。二室因相與訟,求辨於扁鵲。扁鵲辨其所由,訟乃已。

山人云:孟郊的《擇友詩》有兩句警句:“古人形似獸,今人表似人。”古人外形似獸而是人,今人外表似人而非人。看看王毅之流的嘴面。噫!什麼時候中國人的心被人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