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廣東俗語:「九唔搭八」



廣東俗語:「九唔搭八」

粵語的「九唔搭八」的指其人似答非答,或其人問非所答,談話態度顧左右而言他,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引申而言,對話雙方的話題,南轅北轍不著邊際。 

山人認爲此語或與毛筆書寫「九」與「八」字有關,「九唔搭八」是「九唔搭時便是八」的意思。   

當鋼筆及原子筆仍未普及的年代,毛筆仍然是中國人的主要書寫工具。爲了省時,於是行書及草書便成爲當時的人慣用的字體。 然而行書與草書的優點雖然快捷,但缺點亦不少,例如走筆的方法、蘸墨的乾澀豐潤、筆劃的捺撇力度等等,都是直接影響字體的可讀性準確度。 以中文書寫支票的金額時,規定必須使用漢字正楷大寫(壹、貳、、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就是了避免塗改及訛誤的緣故。 

類似的抄寫與閱讀訛誤時有發生,如‘木’與‘’邊旁的字,在木刻版書籍中最易被人混淆。  

在《鶴林玉露》一書中,羅大經記載云:『《禮記·檀弓》“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仿?”吾郡劉尚書美中家有古本《禮記》,“梁木其壞”之下,有“則吾將安”五字』。仿與仗二字甚相似也。 

又見《廣東新語》的出版說明中,言及翻刻本把「木天閣」錯刻成「水天閣」;在同書中《第十七卷‧楚庭》,『粵秀一名王山,以佗也。其曰玉山者誤也。』。 木訛爲水,王山訛玉山,毫釐之差千里之謬也。

在《子不語》中,有一段關於文字訛誤的有趣故事。 有三名書生到肅湣廟去求神報夢問前程,當夜只有其中一人有夢,夢見肅湣神對他說‘你到廟外的牆上看看便知道前程了。’其人醒後把夢境告訴其餘兩人。這兩人一聽只有他一人有夢,妒嫉之心油然而生,於是藉詞溲便,乘夜偷偷溜到廟外牆上寫了「不中」二字。由於晦暝無光的關係,寫「不」字的筆劃不連接,到了第二天一早,三人同到牆外觀看時,卻見到牆上分明寫著「一中」三字(古人是直行書寫的)。後來果然只有得夢的那一人考中了。 

「九唔搭八」在於八與九兩字的筆劃是否相交而定。兩筆相交是九字(見下圖右);筆劃若不相交時,看起來自然像八字了(見圖左)。




粵語通常把兩物「相交接」的情況說成是「搭」。例如架建棚架說成是搭棚、接駁電線說成是搭電線。 粵語的「打電話」亦源自普通話‘搭電話’的諧音而來,普通話的「搭」音,恰好和粵語的「打」同音。理由是最早期的電話必須靠接線生接駁線路的緣故。 現在這個九字(見上圖左)似搭非搭,這便是所謂「九唔搭八」了。   

因爲廣東話說「似搭非搭」與「似答非答」同音,於是便利用諧音來暗示答話的人,問非所答,或是答話的人態度輕蔑,有一句沒一句的,一副愛理不理的嘴面,只有他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喜歡回‘答’或不回‘答’別人。 

以上筆訛的說法,純粹是山人個人觀點。是耶非耶?還是留給別人體會好了。

13/10/2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