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廣東俗語:「扯貓尾」



廣東俗語:「扯貓尾」
   
被人當豎子般玩弄及欺騙,肯定不是一個愉快的經驗。尤其是被自己信任的人勾結外人坑害,更覺難受。這種表面佯作友善,暗地裡佈局蒙騙人的行徑,廣東人稱之爲「扯貓尾」。 
如何進行「扯貓尾」? 不用張羅,拈現成的,但看香港就修訂替補機制草案立法,民選黨派陣營中一些人的‘有趣’舉措,欲迎故拒,半推半就,可謂把「扯貓尾」個中機關騰挪變化,發揮得淋漓盡致,歎為觀止    
「扯貓尾」一如「生螆貓入眼」一般,也是一個不能從字面含義去理解的俗語。 「扯貓尾」其實和貓半點關係也沒有。它是由詞語‘謬爲’衍生出來的俗語,因‘謬爲’不常用,故容易被人忽視罷了。
‘謬爲’有作偽的意思。‘謬爲’的諧音便是「貓尾」。查字典‘尾’字:《廣韻》《集韻》《正韻》無匪切《韻會》武匪切,𠀤音委。‘尾’與‘爲’二字的讀音甚接近之故。 又‘謬爲’作動詞用時,可寫成是‘謬爲之’。‘謬爲之’在諧音和文義的結合下,「貓尾之」便被人說成是「扯貓尾」了。 
‘謬爲之’一詞,可見於明人筆記《堯山堂外紀》第九十卷一則關於明朝大臣喬宇,人稱晉中三傑之一白岩公,他老人家被其門人設局欺騙的故事中『正德庚辰,有方士者挾巫史之術,遨遊江湖,人扣以未然事,輒召古名仙運乩賦詩以答,隨所限韻,敏若夙構。………白岩公得詩大喜。按此方士王姓,無錫人,呼百韻可頃刻就。蓋借仙鬼售其術耳。梁後名宏,字裕夫,二人實相與謬為之,以欺白岩公者。』  
明朝正德庚辰年的秋天,在喬宇管轄的吳地,忽然來了一位王姓的江湖術士此人自言擅長巫卜星相之術,能召古代名人仙家降乩,並即席以詩句替問卜者解答疑難,隨問即答,出口成文章,輕鬆有若早有了腹稿似的,十分神絕。  
喬宇當時是大司馬,追隨他門下的士人中,有位名叫梁廷用的人,因而慕名去見這位術士。 術士對他說,只要白岩公願意,他可以請李白降乩和他一同賦詩,用十六韻。白岩公一聽果然中計,能有緣與古人詩仙李白和詩,自然滿心歡喜答應了。 其實詩仙李白只不過是梁廷用夥同王術士(二人實相與謬爲之)一同上演的一幕「扯貓尾」把戲。梁廷用既是白岩公的門下客,自然深知主人的喜好,梁王二人就是窺準機會,乘機騙取白岩公的詩章墨跡賣錢而耳。 話得說回來,這術士雖然是個騙子,賦詩亦非泛泛之輩,無奈礙於名氣,文章不值錢,故此被迫借助鬼神來點騙點生活費罷了。所謂千里馬常有,百樂難求,諺曰:“人貌榮名”,半點不差。    

以扶乩吟詩作對,似乎未必盡是「扯貓尾」的騙局。唐伯虎不信燒丹煉藥之事,據說他也曾與乩神對對。他說:“雪消獅子瘦”,乩即答:“月滿兔兒肥”。 又有人不信扶乩,出上聯:“羊脂白玉天”,乩神並不直接回答他,卻繞圈子,寫了一句話:“當出丁家巷田夫口”,著當事人到指定的地方尋下聯去。 第二天,那人按址來到該地,看見一農夫正在翻掘泥土,便上前問他掘些什麼?農夫答道:“我掘的是鱔血黃泥土”。“羊脂白玉天”對“鱔血黃泥土”,果然工整至極。 又有提學出對:“雨灑芭蕉,恰似千手佛搖折疊扇”,一時間在座無人能對,於是降乩求對,乩神自稱李白云:“風翻荷葉,渾如獨腳鬼帶逍遙巾”。
山人未見過扶乩,倒是家母的一個故事可以一說。一九六七年正是越戰如火如荼的年代,朋友其時家在越南,在他家當工匠的一位長者是齊天大聖的虔誠信奉者,他供奉大聖爺契爺。這位長者平日笑容可掬,個性和善,可是在接近年底的某一天,突然笑笑地說,“明年戊申年(一九六八是猴年)是契爺行年,契爺話要把越戰攪掂喎!” 
越戰當然不是在一九六八年結朿,但那年剛踏入大年初一,南越各大城市均受到越共突襲,首都西貢市內發生激烈巷戰,亂事雖然很快平定,南越全國從此騷然。那位長者的預言雖不全中,至少亦非虛言。巧合耶?抑或是藉此導人迷信耶?卻又嫌神力有未逮了。
鬼神之事屬超常識範圍的事物,似有若無太迷信虛幻之事,易墜入別人的圈套,山人只當是巧合,妄言之妄聽之好了。同理,人心難測,太迷信別人的空言泛語,卻不細察他們的作爲,同樣容易被人巧施「扯貓尾」出賣之,無辜做了白岩公猶不自知呢
02/06/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