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廣東俗語:「唔使問阿貴」



廣東俗語:「唔使問阿貴」
 
「唔使問阿貴」是一句由來已久的常用廣東俗語。當說話的人遇到一些顯明易見的事情時,習慣上,總會冠以「唔使問阿貴」來強調其語氣上的肯定性。譬如說,阿美的哥哥最近發現,每逢他的好友王仔探訪他時,他的妹妹總會流露出一副神不守舍的樣子。於是哥哥取笑妹妹道:“「唔使問阿貴」,妳梗系中意左人喏!”
「唔使問阿貴」可說是一個強調觀察力的俗語。山人認為它可與易經六十四卦中的‘風地觀’卦相為表裡。 ‘風地觀’是一個象徵觀察的卦。主變化的‘風’有一陰二陽爻在上;主靜止的‘地’則有三陰爻居下。卦象仿似人處身動盪的環境中,無所適從,此時最好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應對之。等到象徵演變過程的‘山地剝’塵埃落定,漸而步入代表穩定的全陰卦‘坤為地’,此時就好像俗語「唔使問阿貴」的含義,通過對事物的觀察及了解後,最後由象徵從新開始的‘地雷復’作出明確的判斷。  
言歸正傳,究竟俗語「唔使問阿貴」內裡的含意是什麼?為何一定要「問阿貴」? 山人認為俗語「唔使問阿貴」的‘阿貴’,其實是‘阿’。要了解其話中的意思,必須查字典先了解這個‘’字: 
‧《康熙》:《廣韻》《正韻》居胃切《集韻》《韻會》歸謂切,𠀤。《類篇》目無精也。』 有眼而無珠,即是盲目的意思
‧《國語辭典》:盲人、瞎子。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之五十七:「世有此聾,芒芒將焉如。」
‘阿’只不過是一個‘盲人’的通稱而已。 或曰「阿貴」與‘阿’兩字音雖同音,然而「唔使問阿」與「唔使問阿」兩者就義意上,依然未見得有何特異之處? 
要理解「唔使問阿」的含意不太難,只須在俗語中添上逗號,變成現在的「唔使問,阿…」,如此一來,這句俗語的語意便清晰了許多了。 「唔使問,阿…」的意思是說,有些事昭然若揭,不必問,甚至不必看,連盲人(阿)都知道。 再以廣東話說明之,這俗語的意思就是:“事實擺在眼前,咁鬼明顯,盲既都睇到喇!”。 蓋盲人喪失視力,要了解事物,除了以口代目詢問別人之外,便要依賴自己的聽覺、觸覺、嗅覺及感覺去尋求答案了。 
試把此俗語「唔使問,阿…」套在上面阿美的例子來解說。 阿美哥哥看見妹妹失神的樣子,取笑道:“唔使問,阿(盲既)都睇到你中意左人喏!”。 
如此看來,「唔使問阿貴」的「阿貴」分明就是‘阿瞶’;「唔使問阿貴」本來是「唔使問,阿瞶…」。不過話得說回來,人人眼中只知有「阿貴」,卻不知藏在字典裡的‘阿’。可憐長年坐冷板凳的‘阿’只好從眾了。
 
欣賞人家小孩的食相挺有娛樂性因沒有替小朋友攪俗事清理「災場」的心理羈絆,事後可以揮一揮衣袖,不帶半點塵埃抽身離去,可以盡情啊!  
在市場看見一小男孩,稀薄的毛髮,白裡透紅的小圓臉,一雙靈慧的眼睛瞪著人毫不畏縮,看他懶坐在手推車中的享受憨態,自有一番令人愉悅的童真逗趣,好可愛他母親推著他的坐駕車緩緩走近,原來他的兩手一臉到衣褲衫袖,朱古力縱橫,都沾染了讓攪清潔的人為之「心碎」的泥狀斑漬……
嬰兒車中的他,自是他媽媽眼中的心肝寶貝仔;漸漸移近山人視線的他,「唔使問阿瞶」,分明是隻邋遢泥豬仔
23/11/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