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廣東俗語:「遮瞞」



廣東俗:「遮瞞」
香港近年的貴人士,久不久都會說些似明不明的怪話。例如「我無講過我無僭建」、「我太太嘅家人」、「我唔接受我系個無誠信嘅人」等等均是。 聽來似說無,其實說似說有;聽來不似說自家兒,其實說自家兒;聽來似自認誠信,其實自認有誠信。 山人無以名之,通稱類說話為「隱聽話」。
「遮瞞」是廣東人的日常用語,掩蓋隱瞞的意思。辭典亦有它的注和出處遮瞞最早見於宋人黎靖德之《朱子語類.卷一百六》某在浙東嘗奏,常平倉與省倉不可相連,須是東西置立,令兩倉相去遠方可。每常官吏檢點省倉,則掛省倉某號牌子;檢點常平倉,則掛常平倉牌子。只是一個倉,互相遮瞞 文中的官員向朝廷建為了杜管倉吏互相遮瞞的弊病,最好常平倉和省倉分隔開一個設在東一個設在西現時兩個倉庫由於是相連的關係當有官員要查點常平倉時便貼上常平倉的牌子當有官員要查點省倉時便又改貼上省倉的牌子官員無從查核。 
遮瞞一詞儘管已在宋人筆記內見到山人懷遮瞞或是由西漢時的梁平王劉襄那裡來的
梁孝王是漢文帝的次子,也是漢景帝的親弟弟受封於梁國。梁平王劉襄是梁孝王劉武和李太后的孫子。
梁平王劉襄對他的任王后十分寵愛可是這位孫媳婦卻與梁平王的祖母李太后不合
 合該有事,任王后知道宮中珍藏著一個名貴的罍樽一心想據為己有於是軟硬兼施逼劉襄取來送了給她李太后知道後十分憤怒誓要將樽搶回原來這罍樽是梁孝王的心肝寶貝生前曾叮後世子孫必需妥保存不可轉贈他人
任王后不肯劉襄愛妻心切,也出手幫老婆爭奪李太后自知不敵,打算回去請適逢到訪的漢朝使者公道。 劉襄夫婦見狀大急,於是一個走去攔截一個趕去閂門,祖孫媳三個人遂你拉我扯扭作一圑結果李太后見漢使不成手指反而被大門夾傷了。
本來李太后事後還可找漢使理論但又怕劉襄夫婦將她和食官長及郎中尹霸等人通姦的醜事揭露出一旦將事情鬧大對她也沒有益處爭樽之事遂暫告一段落。 不過任王后從此再也沒去見李太后李太后死後她也沒有替她守喪
不孝對古人來說是個大罪名爭樽的醜事後來被人告發任王后竟因此而被漢武帝下令梟王后首於市」。梁平王則比較幸運皇帝認為:“李太后有淫行,而梁王襄無良師傅故陷不義。”(雖然劉襄用李太后的淫行來要是極不孝的行為,畢竟都是由於他一直沒有得到良師輔導所致故此只下令削去梁平王的封地八城從原來的十八城減至十城。皇帝始終沒有聽取公卿的意見將他廢為庶人  
山人云漢武帝對梁平王的輕判,充分體現了包容的風範。香港特首林鄭則只叫人包容律政司司長依我看這不是包容」而包庇」。
原文《史記.梁孝王世家》梁平王襄十四年,母曰陳太后。共王母曰李太后。李太后,親平王之大母也。而平王之后姓任曰任王后。任王后甚有寵於平王襄。初,孝王在時,有罍樽直千金。孝王誡後世,善保罍樽,無得以與人。任王后聞而欲得罍樽。平王大母李太后曰:「先王有命,無得以罍樽與人。他物雖百巨萬,猶自恣也。」任王后絕欲得之。平王襄直使人開府取罍樽賜任王后。
李太后大怒,漢使者來,欲自言,平王襄及任王后遮止閉門,李太后與爭門,措指,遂不得見漢使者。李太后亦私與食官長及郎中尹霸等士通亂,而王與任王后以此使人風止李太后,李太后內有淫行,亦已。後病薨。病時,任后未嘗請病;薨,又不持喪十。』
話題轉回本篇的俗語原文『平王襄及任王后……』本來就含有遮掩守秘的意思』可省省略而成遮門」。查“門”字,《說文》聞也。《釋名》捫也。言在外爲人所捫摸也。故山人認為遮門即是我們的俗語「遮瞞」。

遮瞞之目的不外乎怕被別人看穿罷了且以明人笑話集《笑》的〈隱身草〉作為結尾
有人收到一分奇怪的禮物叫隱身草送禮物的人說這草有隱身的功能,只要一草在手別人便看不見持草的人了這人於是拿著隱身草到人口稠密的市集去偷錢,結果被錢主捉著就打這人說道:“任你打,只是看不見我。
山人云隱身草未見過,隱聽草則時常見常常看見人講話時,兩手像拿著草一般左右揮動說了一大堆只有他自己知道旁人卻聽不明白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