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廣東俗語:「檻過牀頭都系阿媽」



廣東俗語:「檻過牀頭都系阿媽」

「檻過牀頭都系阿媽」是一個充滿著感情的廣東俗語。此話是圍繞著母子的關係而言,意指眼前的母親,縱有不是之處,仍要眷念一點母子情誼。
「檻過床頭都系阿媽」的字面意義甚有男女味,看似粗俗,其實不然也。恰恰相反,它的來歷不但令人意想不到,而且絲毫沒有玩笑的意味。
在解說本俗語之前,山人打算先從這個「檻」字說起。「檻」,闌檻。字典中沒有跨越或踰越的意思。「檻」顯然是一個音譯字而已。
山人懷疑「檻」字是‘字,或是字之音轉。 查「躝」字,《集韻》《韻會》音,踰也。有越過的意思。「躐」字,《廣韻》、《集韻》、《韻會》郞干切,音。《玉篇》踰也。 孔仲南《廣東俗語考》更云:『躐,音去聲,逾越而過也。本音,一聲之轉。』 
以此觀之,「檻過」以「躝過」或是「躐過」作為正寫較妥當,正寫應是「躝/躐過牀頭都系阿媽」。然而為了行文方便,山人打算在接下來的文字中,繼續沿用「檻過床頭都系阿媽」。
由於俗語「檻過牀頭都系阿媽」的字面意義淺白,或因而謂「牀頭」分明是枕邊人的意義。跟父親上過牀的女人,管你願不願意,自然就有做人「阿媽」的資格了。
山人對上述說法不以為然。蓋古體俗語通常都會利用同音假借,一語相關以達到言事的目的。本俗語自然亦不例外。
「檻過牀頭都系媽」的「牀頭」絕非今日人們心目中的牀。蓋古人對「牀」的定義十分籠統,舉凡長方形的傢具或器具,通通都可以呼之為「牀」。例如:
‧套裝的筆:清 郝懿行 《證俗文‧筆曰床》: 『今人為筆床架筆, 亦四管為一床也。』
‧匟床:俗稱「鋼床」。放置在大廳上,可供二三人並坐,靠背及靠手雕有可供觀賞之四季花木的長木椅。
‧匡床:由竹、藤、繩索等編製而成安穩、舒適的床。《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婦人說罷,擎起一張匡床來與舉子自睡,又替他喂好了馬。』
‧胡床:一種設有靠背,椅腳交叉可以摺疊的輕便繩椅。《晉書˙卷七十三˙庾亮傳》:『便據胡床與浩等談詠竟坐。』
‧安放器物之地方:灶床:安置爐灶的地方。
‧書床:書架。北周 庾信《寒園即目》詩:『遊仙半壁畫, 隱士一床書。』
‧虎床:抬老虎所用的架子。《水滸傳˙第二十三回》:「抬出大蟲,放在虎床上。」
‧在地拖行之雪橇:《西使記‧元‧劉郁》『至瑪哈忠,以馬撁拖床遞鋪,負重而行疾。或曰「竒爾濟蘇」,易馬以犬。』
山人想指出的是,「檻過牀頭」其實是指「牀頭」三種不同結構的横木而言。「」是欄杆、圍欄,即今日用來控制示威人群的「鐵馬」之類;「」,《說文》:『牀前橫木也』是傢具中起著支撐作用的横木;「牀」是泛指如牀狀的長形物體,如虎牀、雪橇、木枱、木牀、長木框、長木箱或長木盤之類。「牀頭」是指「牀」的兩端的橫木或支架之類。
說了上面一大堆的話,不外乎想說明「檻、杠、牀頭」儘管名稱不同,它們都是橫木的一種,在傢俬器具的結構中,同樣具有鞏固及支撐的功能。
「檻過牀頭都系阿媽」的「媽」是什麼東西?「媽」其實是「榪」的諧音。「榪」音罵。廣東人迄今仍常用於口語中的「碼、馬」,其實就是這個「榪」。《浪跡續談‧清》云:『「請為勝者立馬。」 今俗猜枚之物曰「拳馬」。衡銀曰「法馬」(天秤上的秤錘);賭博曰「籌馬」;以筆畫一至九數曰「打馬」,此皆記數之馬也(即今人所謂之「數碼」、「銀 碼」。更有所謂施展詭計騙人錢財曰,出「詭馬」)。作馬:木工以三木相攢而歧其首,棋工于上以施斤。(即今人架設之路障之類)。麵馬:今人麵食,必用數碟 小菜佐之,其名曰「麵馬」(今日酒樓廚房從業員之行內語,專門負責執料及分配碟頭分量供廚師炒小菜之工作,叫「執馬」)。』 
現在開始解說全句俗語「檻過牀頭都系阿媽」的由來。「檻過牀頭都係阿媽」其實是由《曾子‧輿機疏》:『機,以木爲之如牀,先用以繩繫兩頭,謂之榪。』這段話衍生出來的。 要了解這段文字的意思,必須從其要注釋的原文《禮記‧曾子問》入手。
《禮 記‧曾子問》:『下殤,土周葬於園,遂輿機而往,途邇故也。』是說,古人葬小童既不擇地,亦不用棺木,只用扛屍牀將屍運往就近的園地草草下葬便算完事。  運屍牀裝有活繩網,葬時不用搬動屍體,只須把屍牀對準穴口,拔出繫著兩邊牀頭的縱軸繩(見下面圖解),使繫在屍牀兩邊的兩條横繩失去貫聯的作用,屍體隨著 繩網的解體而跌進穴內,葬禮便算完成。
《曾子‧輿機疏》的『輿機』,就是扛屍牀,扛屍牀就是今日之擔架牀。所謂『機』,是指扛屍牀設有機關裝置。所謂機關裝置,其實是設立一個可以輕易解體的活繩網,方便下卸屍體入地穴內。
『以木爲之如牀』是指扛屍牀是用四塊木板構成的長方形框架。
『先用以繩繫兩頭』是描述編織活繩網的法子。首先用一條直繩(紅色繩)將屍牀中分,使在中間位置繫了一條縱軸繩連貫兩邊牀頭,再利用屍牀兩旁,每邊各繫一條橫繩(色),每條横繩分別各自朝縱軸繩反復鉤引而成。按照山人的理解,其運繩的方法大致如下圖:
『謂之榪』是指屍牀兩頭的「牀頭」而言,因為對編織活繩網起著固定的作用,故又稱之為「」。 這個「榪」的諧音,就是本俗語的「媽」了。「檻杠牀頭都系(個)榪」的意思用口語來表達,即是:“凡系圍、橫木、或者系支架之類嘅「牀頭」,通通都系(個)「榪」嚟!
反過來說,廣東俗語「檻過牀頭都系阿媽」其實是「檻杠牀頭都系(個)榪」的諧音。古體俗語巧用語音文字的特色,又是一個例證。

讀書多
三 個吹牛大王偶然在一個酒會中相聚。幾杯下肚,乘著酒意,甲開始炫耀自己好讀書,文史哲理,中外名著,無所不看。接下來唸出他看過的一大堆書名:《史記》、 《春秋》、《詩經》、《禮記》、《管子》、《荀子》、《尚書》……《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老人與海》……如數家珍般。
乙也不甘示弱,說道:“我自從大學畢業後,已要求自己每個月一定要睇三十本書或者雜誌。就算搭十幾個鐘嘅飛機,我一定要睇過十幾本書才滿足架。 
丙道:“唔怕同你講,我讀過嘅書實在太多了,多到連自己都數唔清。接著又道:覽過書頭都系讀書,若按呢個讀書速度來計,我每分鐘至少讀它十幾廿本。你話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