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30日 星期二

廣東俗語:「四塊半」



廣東俗語:「四塊半」

香港候任特首林鄭對人說,籌組新班子進度良好,但有難度。她表示:“不是有好多人恨做官。”我說:“有一種「官」,真的沒有人想做。”

廣東人對棺材有好幾個叫法,最常聽到的有「棺木」、「壽板」、「四塊半」和「沙板」。「棺木」和「壽板」顧名思義,不必細說了。惟有「四塊半」和「沙板」的名字比較奇怪,可以一說。

首先說「沙板」,明人筆記《五雜俎》裡有一個頗精簡的說法:『而冉木生楚、蜀者,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丈之幹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者,解之,中有文理,堅如鐵石。……或以木之佳者,水不能腐,蟻不能穴,故為貴耳。』 

大意是說,在南方楚蜀一帶的深山窮谷中,長有一些不知年的大樹,此類長達百丈的大樹日久倒下半埋沙土中,截取這些半埋沙土的木材來做棺材,叫「沙板」。 上好的「沙板」,木有文理,木質堅硬如鐵石,有防水、防蟻、防腐的特性。測試防腐的方法是於夏天的高溫下,將鮮肉放入「沙板」內貯藏數天,以觀察肉質有否變壞為合。故「沙板」的售價非常昂貴。 

時至今日,「沙板」的名字已漸被人遺忘掉,因這類木材可遇不可求,加上現今的機械和運輸業發達,林木被人濫伐,稍大的樹木已被人斫伐殆盡,遑論這種可用來造「沙板」的不知年大樹了。

「四塊半」是廣東人獨有對棺材的稱呼。有人以棺材是由上下左右兩側四塊長板,再加上兩塊「和頭」所組成(中式棺材頭尾的兩塊方木名叫「和頭」),因兩塊「和頭」併起來當成半塊長板,故棺材又稱為「四塊半」云云。

對於「四塊半」的來歷,山人認為只是一個語音傳訛的結果罷了。據《太平廣記.巫.高駢》云:『唐高駢嘗誨諸子曰:“汝曹善自為謀。吾必不學俗物,死入四板片中,以累于汝矣。”……內有桐人一枚,長三尺許,身披桎,口貫長釘,背上琉駢鄉貫甲子官品姓名,為厭勝之事。以是駢每為用之所制,如有助焉。(出《妖亂志》)』

高駢有一次對他的兒子們說:“你哋好應該為自己嘅前途打算。我唔系普通人,死後系唔使累人幫我放入「四板片」忌!”(山人按:中國領導人大都自覺與眾不同,自以為是,稍有點成就就喜歡發白日夢。高駢亦不例外,他的說話顯示出他真的相信自己可以「屍解成仙」。)

高駢是晚唐割據一方的軍閥,晚年迷信神仙方術,寵信術士呂用之,結果弄致部下叛變,被部下畢師鐸把他和眾子侄一起坑殺。他的說話一語成讖,死後只得一張舊氈捲著埋葬。 呂用之被殺後,有軍人在他的屋內大堂起出一個石匣,石匣藏著一個三尺銅人,口被長釘釘著,兩腳被鐵鐐鎖著,背後寫上高駢的官階名字籍貫和生辰八字。看來呂用之向高駢下的厭勝術果然生效。 

原文中最值得留意的是高駢說的「四板片」。若以今日的語法來表達,「四板片」即是「四片板」。「四片板」分明是指棺材是用四塊長板組成的,棺材兩頭的兩塊「和頭」並不包括在內。

四片板」若以廣東話的語法來表達,便是「四塊板」。「四塊板」於廣東人口語相傳下,遂訛變成了我們今日的「四塊半」了。



俗語說「唔見棺材唔流淚」,晉朝這位名士真的是「唔見棺材唔流淚」。《世說新語.紕漏》云:『任育長年少時,甚有令名。……王丞相請先度時賢共至石頭迎之,……坐席竟,下飲,便問人云:「此為茶為茗?」……嘗行從棺邸下度,流涕悲哀。王丞相聞之曰:“此是有情癡。”』 

任育長少年時代很有聲譽,晉武帝出殯時,要選一百二十名青年俊彥來做挽郎,他是其中之一;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揀女婿,在芸芸眾挽郎中選出四位最出色者,他是其中之一位。 也許是渡江時嚇破了膽,南渡後的他已失去昔日的聰慧。丞相王導過江時,廣邀先渡江的賢達到石頭城飲茶,他不知所為何事,在席上竟然問人,此行來飲的是喜慶禮茶,或是交際茗敘。 有一次路過棺材舖時,居然悲從中來痛哭流涕。丞相王導知道後,給他評語:“此是有情癡!”

山人云:任育長問“為茶為茗?”我問“為官為棺?”好多人唔系唔恨入官,只不過系怕入棺;好多人唔系唔恨入官邸,只不過系怕入棺邸

1 則留言:

  1. 偶然因寻扯猫尾之意而睇到贵博,受益匪浅,感激不尽!粤语需要传承,贵博值得细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