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狐的故事
墨爾本的夏天氣溫變化很大,一日四季的天氣,常使人穿衣有無所適從的感覺。不過,在炎炎夏日裡擠火車,則頗有雅意——李清照的「露濃花瘦,薄汗濕衣透」、「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霎時間都在眼底。
古人稱體味爲「腋氣」,北方人稱之為「狐臭」,廣東人則稱之爲「臭狐」。 北方人的「狐臭」一辭,可在明人胡侍 《真珠船.卷六》內見到:『今謂腋氣為狐臭,狐當作胡。故《千金方》論云:‘有天生胡臭’』。《千金方》是唐代醫家孫思邈的著作,據此可知「狐臭」其來有故。
至於說到我們廣東人的「臭狐」一辭,山人懷疑早在唐朝以前,便已進入我們廣東人的辭彙裡了,這可從《列子》的一段文字看出端倪。 《列子》成書的時間大約是在春秋戰國時代,其久遠可知。
《列子.周穆王篇》:『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不礙,千變萬化,不可窮極。既已變物之形,又且易人之慮。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推路寢以居之,引三牲以進之,選女樂以娛之。化人以為王之宮室卑陋而不可處,王之廚饌腥螻而不可饗,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
文中說,周穆王時,有一位像孫悟空一樣法力無邊的人,從極遠的西方來到中國。這人水火不侵,有穿過金石硬物,翻山倒海,搬移城鎮和飛天遁地的本領,千變萬化,無所不能。除此之外,他還能使物體變形,及左右人思考的能力。穆王對他奉若神明,尊如一國之君。自己不單止讓出寢宮給他居住,還日日宰牛、羊、豬供他享用還不算,更在後宮挑選美女讓他快活。豈料這位西方高人仍不滿意,他嫌穆王的宮殿太簡陋,不宜他居住;他嫌穆王的膳食太腥臊,不合他口味;他嫌穆王的妃嬪身體有臭狐味,令他倒盡胃口……。
值得注意是文中的「膻惡」這個辭彙。查字典“膻”字,《說文》羊臭也。本作羴,或作羶、𦏫。 山人按:膻,粵音毡。廣東人習慣將「羊膻味」改說成「羊臊味」。查字典“臊”音‘騷’,凡肉之腥者皆曰臊。大抵廣東人不大吃羊,故特別以「臊」來形容羊肉的味道。廣東俗語有「唔食羊肉一身臊」,意謂人雖然不曾參與某事,卻無端被該事所牽累。
「膻惡」在廣東人來說,就是「臊惡」(“惡”音‘烏’去聲,音近‘狐’)。「臊惡」與「臭狐」,其實是語音訛變罷了。
臭狐亦是殲敵的武器。下面的故事就是例子:
戰國時代,魏王爲了向楚王表示友好,特地送了一位美人給楚王,楚王對她寵愛到不得了。夫人鄭袖被冷落,心裡雖然很嫉妒,表面卻佯裝成很喜歡的樣子,對這位新人痛惜的程度,連楚王都自歎不如,使楚王甚至相信鄭袖不妒忌,是因爲明事理識大體,知道忠孝之道。 鄭袖知道時機成熟,便開始實行她的計劃,她對新人說:“楚王真系好中意你㗎,妳實在太靚囉!不過美中不足嘅系妳個鼻,旦日見渠時,唔好俾渠見到妳個鼻。”新人信以爲真,從此每次見楚王時,都用手掩著她的鼻。 楚王覺得奇怪,向鄭袖打聽,問道:“點解魏美人見親我,都用手揞著個鼻忌?”鄭袖詐作欲言又止道:“我知道系乜原因,不過我唔敢講。我怕你會嬲!”楚王不耐煩道:“我嬲都要講。”鄭袖道:“渠話怕聞到你陣臭狐味喎。”楚王大怒,咆哮道:“可怒也!即刻同我去切渠個鼻落來。唔系唔好返來見我!”
故事見《戰國策.楚策.魏王遺楚王美人》:『魏王遺楚王美人,楚王說之。夫人鄭袖知王之說新人也,甚愛新人。衣服玩好,擇其所喜而為之;宮室臥具,擇其所善而為之,愛之甚於王。王曰:“婦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鄭袖知寡人之說新人也,其愛之甚於寡人,此孝子之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鄭袖知王以己為不妒也,因謂新人曰:“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新人見王,因掩其鼻。王謂鄭袖曰:“夫新人見寡人,則掩其鼻,何也?”鄭袖曰:“妾知也。”王曰:“雖惡,必言之。”鄭袖曰:“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無使逆命。”』
世上有許多這類魏美人,他們就是缺乏自知之明,結果不見其利,反遭其害。 「晚晚走」事件,有人就是天真地以爲,只須抓人家幾個人作質,便可迫使人家屈從。卻不知自己的野蠻真面目已在人前暴露無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