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 星期五

廣東俗語:「撈攪」

廣東俗語:撈攪」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食油罐車事件後,強國近日又再爆出國產衛生巾不合衛生,導致國人一窩蜂湧往香港和日本去搶購。事實證明,由英國人一手教出來的香港,管治質素無論如何都比強國優勝。 不過學好三年,學壞三日」,如果香港繼續被北方村官指明方向」的話,恐怕到時連香港人也要到鄰近文明國家搶購日用物品了。 連人民基本生活物品也攪到咁「撈攪」,虧這個政權還敢厚顏誇稱自己有制度優越性。  

廣東人每逢看見有混亂的情況出現時,就會用「撈攪」這俗語來形容它。例如韓國總統的戒嚴事件,我就會用「撈攪」二字來形容當下的韓國政局。 

廣東話有許多辭彙是很難用筆寫出來的,故常常用譯音來代替它,本篇俗語「撈攪」便是其中的一個好例子。

有人企圖將「撈攪」寫成「澩嫪」,《廣東俗語正字考.下卷.民初.孔仲南》:『澩嫪,澩」音‘撈’上聲;嫪」音‘教’下去聲。「紛亂謂之澩嫪」。《吳都賦注》:澩嫪」,眾相交錯之貌。呂向注:澩嫪」,錯亂貌。『駢雅』:澩嫪」,糾亂也。  

孔仲南硬將《吳都賦》文句『㒊矗澩㺒,交貿相競』中之澩㺒」,改易成澩嫪」,山人認爲這是有誤導後學之嫌的。

查《康熙》:㒊譶澩㺒,交貿相競』。澀譶,眾言語喧雜也。

,音澀,師入切,不及也。 ,音沓,疾言也。 ,音攪,水聲。《郭璞江賦》:『𣶥澩灂。灂』,音浞(音足)。澩灂,水波相擊聲。 ,音‘敲’或‘絞’,擾也;音摎(音錨),擾亂。又音‘澩’,犬擾駭也。㺒」是形容狗吠聲音。㒊譶澩㺒』發音近‘澀沓攪錨’。

㒊譶澩㺒,交貿相競』是從《吳都賦》這段文字摘取出來的:『於是樂只衎而歡飫無匱,都輦殷而四奧來曁。水浮陸行,方舟結駟。唱櫂轉轂,昧旦永日。開市朝而並納,橫闤闠而流溢。混品物而同廛,幷都鄙而爲一。士女佇眙,商賈騈坒。紵衣絺服,雜沓傱萃。輕輿按轡以經隧,樓船舉颿而過肆。果布輻湊而常然,致遠流離與珂珬。䌖賄紛紜,器用萬端。金鎰磊砢,珠琲闌干。桃笙象簟,韜於筒中;蕉葛升越,弱於羅紈。㒊譶澩㺒,交貿相競。諠譁喤呷,芬葩蔭映。揮袖風飄而紅塵晝昬;流汗霢霂而中逵泥濘。

整段文字其實是在描寫城中市集做買賣的熱鬧情況,按其上文下理推之,㒊譶澩㺒,交貿相競其實是描寫當時人們做生意時的討價還價嘈雜聲。「㒊譶」是指人們的說話聲,《嵇康琴賦》:『紛𢕬以流漫。』註:「𢕬」,聲多也。 

故此山人認爲「澩㺒」根本和廣東俗語「撈攪」沒有關係的。《吳都賦》中的「澩㺒」,只不過描寫當時市集的喧嘩聲,其情況猶如今日我們音譯嘈沙聲爲基釐較撓」一樣吧了。

「撈攪」的本字其實是可以從下面這段文字找到的。《唐摭言.五代十國.王定保.卷十三》云:『唐.鄭仁表起居經過滄浪峽憇於長亭,郵吏堅進一板仁表走筆曰〈題滄浪峽榜〉:“分峽東西路正長,行人名利火然湯路傍著個滄浪峽真是將閑攪撩忙。

唐朝人鄭仁表任起居郎的官職時,有一次路過滄浪峽,在長亭休息,爲該驛站的小官認出他就是鄭仁表,於是拿詩板來硬要他題詩,鄭仁表便揮筆寫了一首〈題滄浪峽榜〉詩,詩中大意說:“滄浪峽夾在東西兩頭的一條長路之間,由於它是通往京師的最便捷之路,所以往來過客多是追名逐利者,人人行色匆匆,急急如滾水熝腳。而我則要在路邊題這個滄浪峽詩,真系得閒攞啲撩攪嘢來做。”

今日我們口中的「撈攪」,其實即是鄭仁表詩中「攪撩」的倒語「撩攪」。從語意和語音來看,「撈攪」的本字應是「撩攪」。

 

茲送上二則故事給讀者分享:

無你唔得? 

魏武帝曹操有一名歌妓的歌聲最清脆高遠,可惜脾氣暴烈。殺了她又怕糟蹋了她的才能,留下她又難以服衆。於是挑選百餘人來細加訓練。過了不久,終於找到了可以替代她的人,於是把這名脾氣暴躁的歌妓殺掉。 原文《世說新語.忿狷》:魏武有一妓,聲最清高,而情性酷惡。欲殺則愛才,欲置則不堪。於是選百人一時俱教。少時果有一人聲及之,便殺惡性者。

山人云:今日仍然有許多人相信這說法,認爲中國是世界工廠,美國無了中國商品供應,就會引起急通貨膨脹喎!如果美國真系覺得你好「撩攪」,你估無中國得唔得嘅呢?!

 

公家船

瓠里子要從吳地返回嶺南,相國派人去送行,並且對他說:“你自選一隻官船上路吧!”瓠里子先到碼頭,派去送他的人仍未到,看見停泊在碼頭的船數以千計,正嘀咕那一隻才是他要找的官船。及至派來送行的人來到後,問他說:“泊在碼頭如此多船,大海撈針,你叫我如何去找?”答道:“好易啫!只要集中眼力專找那些又爛又舊的船,即系公家船了。”照著他的說話去找,果然很快便找到了。瓠里子仰天長嘆道:“現在的執政者亦當百姓爲公家百姓嗎?當百姓是理該赤貧的。” 原文:《郁離子.明.劉基》:『子自吳歸粵,相國使人送之,曰:“使自擇官舟以渡。”送者未至,於是舟泊於滸者以千數,瓠裡子欲擇之而不能識。送者至,問之曰:“舟若是多也,惡乎擇?”對曰:“甚易也,但視其敝篷折簷而破碸者,即官舟也。”從而得之,瓠子仰天歎曰:“今之治政,其亦以民為官民與?則愛之者鮮矣,宜其敝也。”

山人云:今日常聽到北方那些土包子一味叫人愛他們的黨,愛他們的國。但幾時見過他們當人民是人呢?當人民是理該做公家韭菜的。

附上這條連結給有興趣的讀者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x2ikug75Xg

2024年11月4日 星期一

廣東俗語:「怕你有牙」

 

廣東俗語:怕你有牙」

近日俄羅斯和朝鮮相繼試射導彈,似在向世界各民主先進國家作出恫嚇說:“我有核㗎,問你怕未!?” 從今日的以色列和烏克蘭的作戰方式可知,現代戰爭是講求快既能攻擊亦能攔截。要達到上述的嚴格要求,就非要有極尖端科技輔助不可。未知這幾名擾亂世界安寧的野蠻獨裁者明白無?

廣東人有一句常用俗語,形容自己不害怕對方的恫嚇,此時就會向對方作如是說:“我「怕你有牙」!”

「怕你有牙」的字面意思十分淺白易明,似乎不必再費唇舌解釋了。然而話中的「有牙」又是什麼東西來的呢? 

山人認爲「有牙」可以從《清稗類鈔》內的一段文字找到解釋。

該段文字的大意是說,養蠶最怕遇著老鼠,爲了防止老鼠的破壞,於是便想到用貓來克制牠們。然而好貓可遇而不可求,爲了求得一隻善捉老鼠的好貓,於是便產生了一個迎貓的拜神儀式。 宋人陸游詩云:“裹鹽迎得小貍奴”,用一包鹽來迎接小貓,取其諧音,果然請得一隻好小貓之意。 清朝嘉慶時,江西富陽人周凱有《迎貓詩》,詩內記述當時的迎猫情況:“元宵佳節例必張燈結采,而養蠶婦女則於正月十五日舉行拜蠶神儀式,務要在每年開始養蠶之前,首先舉行驅除老鼠祭祀。祭神時心中默唸殺鼠咒語,並將煮好的肉粥放在屋樑上祭之。迎貓儀式亦在此時進行,用鹽一包和筆一束作爲𦖛貓之禮品,寓意果然請得一隻能逼鼠的好貓。好讓你們這些可恨的老鼠,今後雖然有鼠牙作惡,也不敢穿牆進入我的房屋攪破壞。”

原文見:《清稗類鈔.迎貓》:『蠶忌鼠,迎貓以辟之。宋陸游詩:“裹鹽迎得小貍奴”是也。嘉慶朝,(周凱號芸皋,字仲禮,江西富陽人)富陽周芸皋廉訪凱有《迎貓詩》,詩曰:“元宵鬧燈火,蠶孃作糜粥。將蠶先逐鼠,背人載拜祝。[注:《歲時記》正月十五日作粥,登屋上食之,咒曰:“登高糜,挾鼠腦,欲來不來待我三蠶老。”蓋爲蠶逐鼠也。]裹鹽聘貍奴,加以筆一束。[杭俗聘貓加筆,借逼鼠意]爾鼠雖有牙,不敢穿我屋”』

俗語所謂「怕你有牙」,其實是從《迎貓詩》這句 爾鼠雖有牙,不敢穿我屋 得來的。「牙」是指老鼠的牙而言。廣東人口中的「怕你有牙」,其背後的意思是說:“我使乜怕你這老鼠有牙喞!

 

茲送上三則故事和讀者分享:

看你是不是人? 

東晉簡文帝還是撫軍時,他所坐的床積了塵也不令清理,看見老鼠出沒,亦不以爲意。有位參軍不知簡文帝的脾氣,看見老竟敢光天化日下在面前走過,隨手便以所持手板拍死牠。簡文帝面露不悅之色,有從官是馬屁精,見狀立即起來彈劾這名參軍,誰知簡文不收貨,反而教訓這名從官說:“老鼠被殺尚且於心不忍,我怎忍心因殺老鼠而治人以罪呢?” 原文見《世說新語.德行》:『晉簡文為撫軍時,所坐床上塵不聽拂,見鼠行跡,視以為佳。有參軍見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殺之。撫軍意色不說,門下起彈,敎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懷,今復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

山人云:如果簡文眼中的參軍,不幸是束韮菜人礦,抑或是砲灰之類,又有何忍心不忍心的呢?

 

許敬宗思維 

唐太宗征伐遼國,起雲梯攻城。有人應募肯打頭陣,率先登梯攻城,城上的箭和石頭像雨點一般落下,而應募攻城的人依然奮不顧身,爭先登梯不已。英公李世績當時在後面督戰,見狀指著他們對中書舍人許敬宗說:“這些人怎地如此勇猛的?!”敬宗說:“不是勇猛,正確來說,他們應該是屬於無腦那一類。”說話傳到皇帝耳裡,很不爽,要將他治罪。 原文見《太平廣記493卷.雜錄一》:『太宗征遼,作飛梯臨其城。有應募為梯首者,城中矢石如雨,因競為先登。英公李世勣指之謂中書舍人許敬宗:“此人豈不大健?”敬宗曰:“非健,要是未解思量。”帝聞,將罪之。』(出《國史纂異》)  

山人云:習近平不停地呼籲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要能吃苦……。話明聽黨話跟黨走,是注定要世世代代爲他吃苦的,而竟然有人肯聽從,肯追隨。想來令人發笑!

 

⊙賣老母

楚國有人賣他的母親給人當奴婢,成交後對買主提出請求:“我的母親已經老了,希望你善待她,不要讓她操勞過度。”這是做大壞事,卻想行小善來博取別人讚賞之賤人。 原文見《淮南子》:『郢人有鬻其母,爲請於買者曰:“此母老矣。幸善食之而勿苦。”此行大不義而欲爲小義者

山人云:日前有一名中國留學生因冒充美國公民投票而被捕。中國外交部爲此向美聯社提供了一份書面聲明稱,中國政府要求海外公民遵守當地法律法規,避免以任何形式從事非法活動。聲明中同時說:“我們敦促美方依法公正調查和妥善處理此案,切實維護涉案中國公民的正當合法權益。”這段說話聽來有「郢人賣母」味道,堪稱行大不義而欲爲小義者」之真人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