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廣東俗語:「向和尚借梳」

 

廣東俗語:向和尚借梳」   

台灣正在進行地區競選運動,前總統馬英九爲了支持國民黨,竟然漠視中共時刻有併吞台灣的威脅,用“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票投國民黨,兩岸無戰場”的口號來麻醉台灣人守土抗中的意志。中共連〈中英聯合聲明〉也可以說成是「歷史文件」,他們的不民主也可以扭曲說成是「全過程民主」,你憑什麼保證中共必定遵守你主張的「九二共識」?!

廣東人有一句諧謔的俗語「向和尚借梳」,歇後語是「多餘」。 「問和尚借梳」的意思是說,梳是專門用來整理頭髮的工具,可是和尚沒有頭髮,所以梳對和尚來說是多餘的。現在有人明知和尚沒有梳,卻偏要向他借梳,豈不是多此一舉,白白浪費時間嗎? 例如說,中共向來視契約精神如無物,亦不講道理,凡有錯必屬對方,自己永遠是對的。馬英九沒可能不知中共的流氓本質,卻偏要和他們談和避戰,豈不是「向和尚借梳」,找錯對象嗎?

「向和尚借梳」早在北宋時就已經出現了,只不過說法畧有出入而已。 宋人葉夢得筆記《避暑錄話》就有這樣的記載,和尚置梳篦亦俚語言必無所用也。崇寧中間改僧爲道士,皆加冠巾。蔡魯公不以爲然,嘗爭之不勝翌日有冠者數十人詣公謝髮既未有,皆爲贋髻以簪其冠公戲之曰:“今當遂置梳篦乎?不覺哄堂大笑冠有墜地者

文中意思是說,和尚置梳篦」是當時的俗語,有必無用處的意思。話說宋徽宗在崇寧年號期間,曾下令將和尚一律改成道士模樣,規定和尚必須蓄髮戴道冠。 蔡京覺得這是不對的,雖然大力反對,可惜依然無法使宋徽宗收回成命。 蔡京雖然反對失敗,第二天依然有幾十名和尚戴著道冠來向他道謝,因爲法令來得太突然,頭上仍然未有頭髮,只得臨時用假髮簪著道冠頂替。蔡京看見他們狼狽樣,忍不住借俗言來開他們玩笑,道:“今後和尚要帶梳了吧?!”此話惹得在場的人都大笑起來,有些人還笑彎了腰,假髮連道冠也跌落在地上。

宋人的「和尚置梳篦」,和我們的「向和尚借梳」,同樣都有「無用」或「多餘」的意思。只不過我們廣東人的「向和尚借梳」還可以用來譏笑人乏法眼,找錯對象。 再者,「置梳」與「借梳」的語音十分接近,大抵「向和尚借梳」也是和尚置梳篦」之口語傳訛的結果吧。

順帶一提,英文也有一句很生動的俚語:“as useless as a nun’s tits”(無用如尼姑的乳房)。恰好和「和尚置梳篦」配對。

 

茲送上兩則故事和讀者分享:

多餘 

唐朝時,杭州有位參軍名叫獨孤忠,他負責將租來的船隊押送往京城。起程前夕,突然在半夜緊急召集船夫們來訓話,原來是吩咐船夫說:“行船遇到逆風,千祈咪張帆。”三更半夜叫人從床上爬起來聽他說廢話,怎能不苦笑。 原文《朝野僉載》:『唐杭州參軍獨孤守忠領租船赴都夜半急追集船人更無他語乃曰:“逆風必不得張帆。”眾大哂焉

山人云:我想到習帝的訓話:“能打仗,打勝仗”,落後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挨餓失語就要挨駡”,“要加快實現高科技的自立自強”……,類近尿急要屙尿,點可以唔笑?!

 

看面色 

唐朝肅宗時,希望招覽天下賢材。剛下詔,即有一人應徵,肅宗十分高興,馬上召見他,看看他有何治國高論。誰知那人一句話也沒說,只是很仔細地端詳了肅宗一會兒,然後說:“微臣有所發現,未知聖上知道不?”肅宗道:“不知。”答道:“我見聖上比當日在靈武登基時瘦了許多。”肅宗道:“因爲操勞國事所致。”在朝的人本來都以爲他必有治國良策,此時怎能不齊齊暴笑。 原文《古今譚概.迂腐部》:『唐肅宗時,初詔賢良。一征君有應,上極喜,召對。無他詞,但再三瞻望上顏,遽奏曰:“微臣有所見,陛下知不?”上曰:“不知。”對曰:“臣見聖顏瘦于在靈武時。”上曰:“宵旰所致耳。”舉朝大笑。

山人云:莫笑莫笑!打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今日的中共20大,中國人的思想文明早就拒絕進步了,還不是一直停留在毫無道理的看人面色階段——人民看官的面色,官看皇帝的面色。卻從來不問,他們的見識沒比我們高,爲什麼我們一定要看他們的面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