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俗語:「阿崩叫狗,越叫越走」
廣東俗語「阿崩叫狗,越叫越走」用來形容追債佬遇上逃債仔的情景最貼切。八個字描盡你有你叫,我有我走之生動神態。
作為雇主,遇著一個「阿崩叫狗,越叫越走」的工人,亦叫人哭笑不得。明人筆記《笑贊》裡,就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且說出來與大家分享:
有一位僕人奉主人命進城辦事,因性急,未及聽完主人的吩咐,便飛奔而去。入城後經過縣衙,看見一班人聚集在縣衙前,似在等候什麼的。原來他們都是被縣官追交錢糧的里長,十名里長,尚有一人未到。為怕被重責,九個人於是央求此僕人代里長充數,不料仍因查點不足,被縣官各罰打十大板放歸。 主人見僕人返回村中,便問他入城做什麼? 僕人於是將各打十大板之事覆述一回。 主人聽後,笑道:“你真系個儍仔!”僕人很不服氣,道:“渠地九個都系被人打,點解你剩系笑我一個!?” 山人云:「阿崩叫狗」之僕固可笑。有些人一生被人哄騙作牛馬役使,猶沾沾自喜以為光榮,這種人更可笑。 此愚僕始終不明白,里長的身分與他大不同。子曰:『上智與下愚不移』,此之謂也。
笑話說過後,話題轉回廣東俗語「阿崩叫狗,越叫越走」。山人認為本俗語與狗無關係,有者只是諧音而已。 蓋狗是有靈性的動物,毋論主人是啞巴抑或是崩口,相處既久,自會曉得主人的心意。何況自家養狗必有名字,主人不呼其名而呼“狗”,不合情理。 若說是叫別人的狗,狗亦不知其名為“狗”,甚無謂也。
古俗語必有一定的哲理性,其上文下句必互相呼應。山人認為「狗」的背後,必大有文章。本俗語的「狗」不可能以其他豬、牛、羊等代替。
廣東俗語「阿崩叫狗,越叫越走」,其實是閩南語“鴨霸叫救,他叫他走”轉化過來的。“鴨霸叫救,他叫他走”的意思是,惡貫滿盈的惡人叫救命,是沒有人救的。他越叫得急,他們就越走得快。
「阿崩叫救」是閩南語“鴨霸叫救”或“壓霸叫救”(ah-pà kiò kiù)的語音訛變。閩南語“他叫他走(i
kiù i tsáu)”,“他”音‘伊’。‘伊叫伊走’的諧音便是我們廣東話的「越叫越走」。
或曰,閩南語“鴨霸”(ah-pà)聽來更似粵語「阿爸」。 山人的觀點是古人重孝道,你看古代的官職也有“孝廉”的設置,便知古人不會隨便拿雙親來開玩笑的。避諱的例子如“惡霸”一詞,廣東人絕不會說“惡爸”,只會說「惡爺」,“爺”字讀高平聲‘爺1’。 正因為「鴨霸」的諧音似「阿爸」,故諱之而言「阿崩」。
又問,何不直言「阿崩叫救」?山人認為「阿崩叫救」與「阿崩叫狗」是傳訛之變的結果。正因為有此訛變,由是「阿崩叫狗,越叫越走」的上文下理便變得撲朔迷離,難以理解了。
綜合以上各點的說法,可知「阿崩叫狗」與「越叫越走」並不是一個胡亂湊合而成的組合,非「阿崩叫狗」,不能解釋接下來的「越叫越走」之合理性。
*語音參考網址:《台灣閩南語音字典》: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index.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