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俗語:「軟皮蛇」
一直以來都以爲印度人玩蛇最耍家,但見他們對著毒蛇吹起像簫管的音樂,蛇便好像受到催眠似的,隨著吹簫人指揮,昂首吐吞,上下左右幌動,好神奇呀! 誰不知中共更上一層樓,將人民當蛇玩,亦十分神奇。每當他們發覺人民對政府有不滿的情緒時,馬上搬出八十年前日本軍國政府侵華的惡行,大肆宣揚一番,儘管日本軍國政府早已不存在,國民便好像受到催眠似的,隨著中共的動作,總是莫明其妙地將仇恨轉嫁到今日的日本人身上。
談起蛇,自然而然地想到「秋風起,三蛇肥」,唯獨有一種蛇廣東人最討厭,既不能吃,也莫奈他何,那就是「軟皮蛇」。見人缺乏責任心,做事漫不經心,必須有人從旁不斷督促,然後才能勉強把事情完成,這種人廣東人名之爲「軟皮蛇」。 「軟皮蛇」的特點是情商非常之高,永遠當別人的責備爲耳邊風,內心不動如山,行爲照舊。此類人是公司的冗員,也是同事之間的負累,常常在大公司或公務員中見到。
何以呼此類人爲「軟皮蛇」?若循字面的意思去推敲,蛇的身體能屈伸自如,本來就十分柔軟的了,又何必畫蛇添足,再多添一個「皮」字來形容牠呢?故此「軟皮」二字必有所指。 山人認爲「軟皮」二字可從《論衡.率性》這段文字得到答案。
文中大意是說,以「河伯娶婦」而聞名的魏國鄴令西門豹,他自知爲人性急,爲了時常提醒自己不要急燥,所以佩帶皮帶來警惕自己;董安于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六卿之一的趙氏家臣。他自知爲人𥹉懦,做事慢吞吞,所以佩帶弦線來警愓自己。 急燥和𥹉懦兩種性格都有失中庸之道,所以二人分別以皮帶或弦線來提醒自己,使自己成爲一個性格完美之人,西門豹和董安于的名字因此才得名傳後世。
原文見《論衡.率性》云:『西門豹急,佩韋以自緩;董安于緩,帶弦以自促。急之與緩俱失中和,然而韋弦附身成爲完具之人,能納韋弦之教補接不足,則豹、安于之名可得參也。』
上文中的「佩韋」,是指佩帶軟軟的皮帶。「蛇」是指「漢子」,可參看山人俗語「未見過大蛇痾尿」之解釋。 題外話,談到「漢」字,山人忽然想和讀者們玩一個遊戲,試猜一臺灣網紅之名字,人如其名,愛在人前陳列其四肢發達之狀。讀者可以發揮想象力,恕山人不提供答案了。
言歸正傳,廣東俗語「軟皮蛇」說的不是「蛇」而是「漢子」,意思是說其人𤿳皮肉肕似皮帶,難以教化。
茲送上二則故事給讀者分享:
⊙不文明
創立「心學」的明代哲學家王守仁先生,有一次在路上看見二人吵架,甲說:“你無天理!”乙回說:“你就無天理。”甲又說:“你無良心!”乙又回說:“你就無良心!”王守仁轉頭對隨行的學生說:“你聽見無?呢兩個人正响度切磋緊學問呀!”他的學生不以爲然,說:“渠哋系鬼切磋學問。渠哋响度鬧交就真!”王守仁說:“你無聽見渠哋講咩?又話「天理」,又話「良心」,咁唔算切磋學問,算系乜?”學生答道:“既然渠哋响度切磋學問,又點會攪到鬧起交來呢?”王守仁說:“無文化之人之所以無文化,正正就系渠地一味要求人地遵守仁義道德,但渠地又唔識得反過來,也要要求自己遵守仁義道德之緣故。” 原文見《快園道古.明》:『王陽明先生行於衢,有二人相詬,甲曰:“你沒天理。”乙曰:“你沒天理。”甲曰:“你欺心。”乙曰:“你欺心。”先生聞曰:“小子聽之,斯兩人諄諄然講道學也。”門人曰:“詬也,焉為學?”先生曰:“汝不聞乎?曰天理,曰欺心,非講學而何?”曰:“既講學,又焉詬。”曰:“夫夫也,惟知求諸人,不知反諸己故也。”』
山人云:中共不斷以八十年前日本軍國政府曾做過的惡行,來轉移人民仇恨的目標。卻絕口不提,也嚴禁人們談論,中共自己一直以來都在殘害著自己國民的惡行,打從毛澤東時代的「文化大革命」……,至鄧小平的「89六四」,到現今的大頭BB、鐵鏈女、食油污染、甘肅中幼兒園中鉛毒、杭州屎水、四川江油事件,那一件事是把人民當人看的? 流氓政權之所以流氓,恰恰如王守仁所說:『夫夫也,惟知求諸人,不知反諸己故也』。
⊙打邊爐冇份,打屎朏就有份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一次收到翟國送給他的大狐皮和花豹皮,晉文公滿懷感慨道:“大狐和花豹究竟犯了些什麼罪而要被殺啫?就系因爲牠們身上有美麗的皮毛咋!”大夫欒枝道:“你以爲只系狐和豹犯了此死罪咩? 土地分配不均,財富太集中在一小撮人之手,同樣都是犯了狐豹同樣之罪咋。”晉文公道:“講得好!你繼續講落去。”大夫欒枝道:“土地雖大,若絕大部份被有特權之人壟斷,日後必有人起來將土地再重新分配;若財富太集中於一小撮權貴手裡,日後必有人起來爭奪。”晉文公以爲然,於是拿出土地分給大眾,並且拿出錢財賑濟貧民。 原文見《說苑.政理》:『晉文公時,翟人有獻封狐文豹之皮者,文公喟然歎曰:“封狐文豹何罪哉?以其皮爲罪也!”大夫欒枝曰:“地廣不平,財聚而不散,獨非狐豹之罪乎?”文公曰:“善哉!說之。”欒枝曰:“地廣而不平,人將平之;財聚而不散,人將爭之。”于是烈地而分民,散財以賑貧。』
山人云:專制獨裁政體的致命缺點是國家必須要由極端聰明的人管治,否則必敗亡。現實是世上庸人多,聰明的人極少,你看一個班房內的學生,成績特別優異的學生又有幾人?所以晉文公之後便出三家分晉的局面,這是專制獨裁政治的興亡軌跡,絕無例外。 從23歲中國女子楊蘭蘭在雪梨酒駕闖禍,想到鄧小平的一句話:“讓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然而貪得是動物的本性,一個用特權先獲得財富的人,如果沒有法制約朿其權力,豈有自願放棄既得利益的道理? 所以今日「先富起來」的一群,其下一代也將同樣是「先富起來」的一群;今日爲人韭菜牛馬的一群,其下一代也將同樣是爲人韭菜牛馬的一群。富者永富,貧者永貧,「打邊爐冇份,打屎朏就有份」,直至不得不改朝換代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