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廣東俗語:「反斗星」

 

廣東俗語:反斗星」

天下之治眾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敗之而有餘”。習近平繼爲香港設立國安法之後,意猶未足,現在又打算再爲香港多來一個第23條立法,一於要玩到香港瞓直爲止。

「反斗星」是一句廣東人常用的俗語。看見小孩子非常頑皮,就呼他們爲「反斗星」或「反斗星君」。爲什麼頑皮的小孩有如此的稱號?究竟「反斗星」背後的意思又是什麼東西呢?

山人認爲「反斗星」和天上的星宿無關。「反斗星」來自春秋戰國時代,趙襄子的一個故事。山人且用《呂氏春秋》描述的故事爲藍本,作爲解說本俗語的來歷。

晉國大夫趙簡子病重,臨終前召太子趙襄子來告訴他說:“我死後,等你將我安葬好,便應該立即上夏屋山上走一趟,這件事不必等到除服後才去做的。”太子趙襄子恭敬地應允了。等到安葬好趙簡子,趙襄子便對群臣說:“我要上夏屋山頂去看一次。”大臣們都異口同聲地勸止道:“登上夏屋山是屬於遊玩之事。服喪期間怎可以去遊玩啊!”趙襄子道:“這是先君的主意,我不敢違。”群臣知道這是趙簡子的主意,才表示贊同。 

趙襄子在夏屋山上遠眺,聽見代國的音樂聲隱約傳來,非常悅耳動聽,若有所悟道:“先君叫我上來看的,必定是和這個有關的了。”回去後,開始制定滅代計劃,認爲要滅代國,首先必須先取得代君的信任。知道代君好色,於是提議將姐姐嫁給代君爲妻,代君那曉得這許多,但見厚利當前,自然一口答應。 趙襄子將姐姐嫁到代國後,更加千方百計去討好代君,令他失去防範自己的戒心。 

代國的馬郡盛產駿馬,代君爲了報答趙襄子的好意,也將好馬回贈給趙襄子,趙襄子遂乘機邀請代君到馬郡飲酒,命舞蹈員數百人暗中將武器藏在羽毛製的舞具中,又準備了一個大金斗作爲舀酒之用。等到代君飲到有點醉意的時候,令侍者出其不意,反手將大金斗當大鎚子,從後朝代君後腦猛擊一下,登時打得代君腦漿四溢,慘死當場。眾舞蹈員亦亮出兵器,盡將代君的隨從通通殺掉。 代君一死,趙襄子打算用代君的坐駕車,順便將姐姐接返趙國,他的姐姐遙聞夫君被殺的慘狀,悲痛欲絕,就用磨尖了的髮䈂自剌而死。 該地從此有了剌䈂山之名,趙人從此有「反斗」的稱號。 

原文見《呂氏春秋.長攻》:『趙簡子病,召太子而告之曰:“我死,已葬,服衰而上夏屋之山以望。”太子敬諾。簡子死,已葬,服衰,召大臣而告之曰:“願登夏屋以望。”大臣皆諫曰:“登夏屋以望,是遊也。服衰以遊,不可。”襄子曰:“此先君之命也,寡人弗敢廢。”群臣敬諾。襄子上於夏屋以望代俗,其樂甚美,於是襄子曰:“先君必以此教之也。”及歸,慮所以取代,乃先善之。代君好色,請以其弟姉妻之,代君許諾。弟姉已往,所以善代者乃萬故。馬郡宜馬,代君以善馬奉襄子,襄子謁於代君而請殤之馬郡,盡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數百人,先具大金斗。代君至,酒酣,反斗而擊之一成,腦塗地。舞者操兵以鬥,盡殺其從者。因以代君之車迎其妻,其妻遙聞之狀,磨笄以自刺,故趙氏至今有刺笄之證,與反斗之號。

走筆至此,忽然想起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此人,他力勸台灣人親共,說:“兩岸關係須相信習近平!” 卻對習近平天天以兵威嚇台灣人視而不見。這豈是人話來的!?

話題轉回本篇俗語。所謂「反斗星」或「反斗星君」,當是指趙襄子的『反斗而擊之一成』而言。 一成」即是「一下」的意思。《呂氏春秋.長攻》:『代君酒酣,反斗而擊之一成,腦塗地。高誘注:一成,一下也。』 又廣東人謂摑耳光爲兜巴星」,「一星」與「一成」亦一音之轉而耳。

今日廣東人則常常用「反斗星」來形容一些桀驁不馴的小孩,蓋此類頑童的搗蛋性格很難捉摸,頗有趙人反覆無常的意趣。當你正面對著他們時還不怎樣,可是趁你行轉背的一剎那,往往他們就會做出一些令你生氣不已的壞事來,務求擊死(激死)你爲止。「反斗星」的背後,即有激死人的意思,明矣。

 

茲送上兩則故事和讀者分享,並且預祝各位讀者龍年吉祥:

唱好 

桀是暴君,亦有他可取之處;堯是賢帝,亦有他失誤之處。嫫母雖醜,亦有她美好的一面;西施雖美,亦有她醜陋的一面。同理,已亡之國家中,亦有值得保留的法制;治世之國家中,亦有爲人詬病的陋俗。上好的美玉,就算埋藏在污泥之中,任何人見了也會愛不釋手;殘破的篩子破爛的土瓶,就算放在華美的氈毯上,任何人見了也不會據為己有。世上無論任何物事,只要有他可愛的一面,即使是被人蓄意詆毀,也不能使人賤視他;世上無論任何物事,只要有他令人討厭的一面,即使是被人刻意抬舉,也無法令人珍視他。 原文《淮南子.說山訓》:『桀有得事,堯有遺道,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醜。故亡國之法,有可隨者;治國之俗,有可非者。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雖廉者弗釋;弊箄甑瓾,在袇茵之上,雖貪者不搏。美之所在,雖污辱,世不能賤;惡之所在,雖高隆,世不能貴。

山人云:雖污辱,世不能賤;雖高隆,世不能貴」。今日鬼國竟然有人儍到不准人評論經濟。難道一味叫人唱好經濟,樓市和股市就會真的興旺起來!??

 

無奈這一隊畜生何 

宋人汪彥章在翰林院工作時,屢次被人彈劾,一肚子氣無處發洩,唯有作《點絳唇》詞來自解,尾句云:“君知否?亂鴉啼後,歸興濃於酒”人問他:“爲何『歸興濃於酒』反而在『亂鴉啼後』之後?” 汪彥章答道:“一日到晚被這群畜牲煩著,又奈何牠們不得。”據說汪彥章一直等到秦檜死後才獲朝廷召回。 原文見《笑笑錄.清.獨逸居士.卷四》:『汪彥章在翰苑,屢致言者,作〈點絳唇〉詞,末云:“君知否?亂鴉啼後,歸興濃於酒。”或問曰:“「歸興濃於酒」,何以在「亂鴉啼後」?”公曰:“無奈這一隊畜生何。”』 補上《點絳唇》詞:“永夜厭厭,畫簷低月山銜。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君知否?鴉啼後,歸濃如酒。 詞文大意云:“長漫漫明月和山間的北斗星,剛巧從低低的畫簷透進房間失眠人無計惟有起來搔首悵望,瞥見幾枝梅影透過月色印在紗窗之上活像一幅水墨圖畫。 如此美好秋天夜色最宜舉杯對月飲酒,無奈我沒心情。你知道嗎?與其日日被班惱人的烏雅煩著我此刻只想回家,好好地享受寧靜的樂趣,多過飲酒的興致呀!”

山人云:想起曾經帶給我無限歡樂的昔日香港,我對此話也有同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