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廣東俗語:「人要面樹要皮」與「牽著鼻走」



廣東俗語:「人要面樹要皮」與「牽著鼻走」

記得小時候經常被一位大哥哥以一個十分鄙俗的花名取笑心裡十分厭惡,訴諸武力又苦於氣力不濟左思右量,心生一計 有一天,乘著旁人不在,按下怒火,心平氣和地對他說,他人長得一表溫文,我這個花名既難聽又粗鄙,污言出自你口,恐怕對你的形象亦大有不雅吧!? 料不到那次輕輕的一語,我的煩惱從此便神奇地煙消雲散掉。 至此我深深體會孫子兵法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上策』的道理。能巧妙運用「人要面樹要皮」的心理,把困局消弭於談笑中,便可免去被惡劣形勢「牽著鼻走」的厄運。  
「人要面樹要皮」與「牽著鼻子走」的注釋可見於《國語辭典》中:
「人要臉樹要皮」比喻人具有羞惡之心總要顧全自我尊嚴。《歧路燈》第三十六回:『人有臉樹有皮,前日趕出來,磕頭亂央不肯收下,今日得不的一聲兒,又回去了。不說在別人臉上不好看,叫人在廚房裡也難見老樊們。』   
「牽著鼻子走」牛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的。被牽著鼻子走,就比喻受人支配,盲目地聽命於人
山人認爲「人要面樹要皮」並非出自清人小說的《岐路燈》。 「人要面樹要皮」與「牽著鼻走」這兩句俗語十分古老。可見於宋朝王媑的一篇《贈安居士國寶》的詩歌中。 雖說歌詞中的“人有面樹有皮”和“鼻孔莫遣他人穿”與今日的「人要面樹要皮」和「牽著鼻走」略有出入然而大體上意思是一致的  
王媑,字子文,北宋宋徽宗時人,自號照了居士,後又改名知非大概他看透當時官吏腐敗,於崇甯間,毅然棄官入登封盧氏山中遁世,過著布衣蔬食,自供自給的清苦生活。他的詩歌洋溢著曠達不羈的意趣。王子文的《贈安居士國寶》云:
『不招措大嗔,不喚王子文。不惹禪和笑,不名王照了。他人怕人嫌,照了要人嫌。人人有面樹有皮,努力方便勤妝嚴。妝嚴也由賢,不然也由賢。鼻孔莫遣他人穿。』 
歌中的大意是說:“不惹書呆子惱,我不叫王子文不惹出家人笑,我唔叫王照了。人家怕別人討厭,我王照了偏要人討厭。 人要面子樹要皮,人了面子,可以拚命替自己塗脂抺粉。塗脂抺粉也是想美化自己而已,不塗脂抹粉也是想突顯自己而已。 君子坦蕩蕩,何必作賤甘願受人支配,被自己的營做的假面孔牽著鼻走。” 

近日澳洲聯邦朝野兩黨爲了制定船民的政策,各持己見相持不下。政府既不甘向反對黨讓步,又不能說服小黨派議員的支持,看來船民問題將會僵持一段長時間。 
現實的形勢是政府了維繫管治的威信,不能輕易接受反對黨的建議走回頭路。若政府一旦重拾前朝政府的船民政策,將意味著政府喪失制定這政策的主導性,情何以堪? 依山人看,制定船民政策困難重重,都是意氣多於理性之爭罷了。 
上述的‘維繫管治威信’及‘政策主導性’的意思,廣東話有兩句十分尋常又常用的俗語可涵蓋之──「人要面樹要皮」和「牽著鼻走」
   
香港候任特首連日來對自家僭建風波的反應,愈看愈有肥皂劇感候任特首在競選時,義正詞嚴指責其對手僭建是“沒誠信”。言猶在耳,現在東窗事發,輪到自己的住宅被人揭發僭建,立時詭辯是“無心之失”,後來被人迫緊了,便辯說是“嚴重疏忽”。說到底,努力替自己塗脂抹粉都是“面子”作怪。 
山人覺得,第二創作王子文的歌倒挺合他用:『不招港人嗔,不喚準特首。不惹世人笑,不叫梁特首。他人怕人嫌,梁特首要人嫌。人人有面樹有皮,努力方便勤妝嚴。妝嚴也由賢,不然也由賢。鼻孔莫遣他人穿。』
30/06/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