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俗語:「竹升」與「壽仔」
「竹升」和「壽仔」在廣東俗語中都是貶抑人的稱呼,有暗喻其人不通人情世故的意思。「竹升」多指成年人而言,年紀小的則呼爲「壽仔」。
現今的人以「竹升」泛指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海外華人子弟。 「壽仔」多是長輩對年幼後輩的稱謂,語言容或有點輕薄,亦含有親暱的成分,惟「壽仔」一名似已被人遺忘,漸趨湮沒了。 山人兒時,父親在人前談起我時,總喜歡呼我爲「壽仔」而不名,云:“呢個「壽仔」最鍾意拆玩具,正破壞王!”
「竹升」本來叫「竹槓」。廣東人避諱,嫌「竹槓」音近‘續降’,故改稱之爲‘竹升’,取其‘續升’吉利之義。「竹升」是由一條粗約7~8cm口徑,長約150cm的大竹削製而成的擔槓,取其携帶輕便又能負重的優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在街頭替人肩擔東西的苦力們,就是靠此竹升過活的了。 因「竹升」是大竹製成,竹中空而竹節不貫通,故竹升的兩端必呈閉塞不通狀,於是有人便以竹升的狀況借喻那些半中不西,兩邊文化俱不通的華人爲「竹升仔」、「竹升妹」了。
山人認爲「竹升」與「壽仔」本自清代袁枚《子不語‧雷神火劍》中的兩名僕人的名字‘祝升’和‘壽子’而來。
祝升年三十歲,壽子十六歲,二人同是河庫道司馬公的僕人。乾隆戊申年八月間,二人奉主人命乘船回鄉,途經劉家堡大王廟附近時,無意間揭露天神看戲的活動,被天神以雷電殛斃。同年的冬天,作者袁枚和友人劉霞裳聯袂遊劉家堡,順道到大王廟參觀時,劉霞裳深替壽子不值,責神草菅人命,以稚子無知不應受此重罰。 見老友動氣,袁枚在一旁笑他儍,道“癡秀才!此所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耳!幽明一理,何必對神饒舌耶?” 袁枚的意思是說,人和神對愚民的態度都是一樣的,治人的但要愚民順服,不必費唇舌向他們講道理的。
後人就索性用此二僕人的名字來暗喻那些愚昧無知,渾渾噩噩地過一生的人爲「祝升」或「壽子」。‘祝升’、‘壽子’與「竹升」、「壽仔」,二者皆音同而字異而耳。
山人對袁枚的評語有一番感慨。‘民’的概念實在深遠抽象,可因應不同的人,不同的國度,不同的價值觀而推演變化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袁枚站在他牧民的角度來看,‘民’即是愚民,是順民。愚民應該順從統治者的意願辦事,愚民若不聽話,治人者便要顯尐顏色渠地睇!。
近日香港舉行的特首選擧,結果梁振英以低民望、低誠信、低選票三低當了特首。國際媒體評之為中聯辦「露骨介入」港人事務,違背《基本法》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核心原則。 有權投票選特首的一千六百多名所謂選委,一於當全港七百多萬市‘民’是愚民如「竹升」或「壽仔」之流,就決定了七百多萬香港市民的命運。這便是袁枚口中如假包換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選舉了。
又看我們澳洲昆士蘭省最近舉行的一人一票選舉。結果做成了聯盟黨政府上台,執政工黨政府大敗,「輸到七個一皮」。 在澳洲,政客是‘民’,我們才是主。
山人對這句出自論語的話,可作如是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在我們的民主政制下,政客的政策若符合大多數人的意願和利益,我們就支持,就讓他們留下;對於一些脫離群衆,自以爲是的政客,我們便要以選票教訓他們,拉他們下馬。
深自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民主自由的國度裡,我們有權拒絕被人當是「竹升」或「壽仔」。我們有權以投票的方式,拒絕接受一個不代表我們利益,什麼事也推說不知,誠信成疑的人當元首。
04/04/20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