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俗語:「黐飲黐食」與「懶佬鞋」
還有一天便是農曆壬寅新年,在這裡預祝讀者們,新年如意吉祥,身體健康。並且希望瘟疫在新的一年內完結。 新年本來是一個讓人享受吃喝玩樂的節日,如今卻因爲疫情肆虐而被迫從簡。新年吃喝玩樂儘管可以被迫從簡,但絕不能迫山人用筆馬馬虎虎來談廣東俗語。
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身邊總會遇到一些喜歡佔別人小便宜的人物,這類人和朋友出外吃喝玩樂則可,要他掏腰包埋單找數則難乎其難。廣東人對這類人物的行徑,常常用「黐飲黐食」來形容之。
廣東人口中的「黐飲黐食」絕不粗鄙,有音有字,目前這個「黐」字,只是一個假借字而已。「黐」的本字應是「𧠎」字。 查《康熙》「𧠎」字,《唐韻》七四切,音剌,《字𢑥》𧠎食,不請自來也。按《說文》本作𧠎,俗作䙻。 『不請自來』即是人家沒說請他吃飯,而他卻厚著面皮來吃,這種吃相稱之爲「𧠎食」。據此,我們廣東人口中的「黐飲黐食」的正確寫法,應該是「𧠎飲𧠎食」或「䙻飲䙻食」。
過新年有穿新衣,著新鞋的習俗,尤其是小孩子,大抵因爲一年下來,衣變短,鞋變小,有不能不換之勢之故。 說到著鞋,我較喜歡著「懶佬鞋」。究竟「懶佬鞋」的名字是怎樣來的?
「懶佬鞋」是一種鞋的款式的名稱,這種鞋後跟平矮,而且毋須綁鞋帶,故此易著易除,十分方便。山人當年在香港生活時就最喜歡著「白飯魚」鞋,十元八塊一雙,價廉物美,「白飯魚」就屬於懶佬鞋這一類。 至於爲什麼叫「懶佬鞋」?人言人殊,似乎難得有人能真正說出一個所以然來。
「懶佬鞋」的名字其實是有含意的。在清人筆記《清稗類鈔.容止》的一段文字內,就給了「懶佬鞋」一個答案。 山人且將這段文字的大意說出來供大家參考。
文中大意說,一名農家子姓徐,兄弟排行第三,又因爲他不良於行,所以人人都叫他「徐三痶腳」。徐三的腳患是由於幼年時腳底生瘡而導致的。 徐三此人有一個怪脾氣,自幼已經十分討厭和尚,一見有和尚走近他的家門,定必拿著木棍驅逐他們,就算有時在路上偶然遇見,亦必定大聲呼喝“懶奴!懶奴!”不已。 原文:《清稗.容止》:『痶腳 徐三痶腳,農家子也。童時有痘疔生足底,遂不良於行。俗謂企踵行曰痶。而其人於兄弟行居三,故里人呼之曰「徐三痶腳」。痶腳自幼惡釋氏,有僧至門,必持椎逐之,遇於途則詈曰:“懶奴!懶奴!”。』
本段文字雖然有頭沒尾,但對解釋「懶佬鞋」的名字的由來卻有莫大的幫助。 所謂「懶奴」,其實是指僧人。所謂「懶佬鞋」,其實是借僧人著的僧鞋來命名這類鞋的款式而已。
茲送上三則笑話給讀者分享。:
⊙但知去瘤 春秋時代,有一位看守大門的人,他的頸生了一個巨瘤。巨瘤大到變成了他的頭,而他的頭反而被埋沒在兩肩膀之間,眼耳口鼻全部無法正常運用。負責看護楚國都城的封官見他如此可憐,決定替他割除巨瘤。有人勸止他道:“這個巨瘤太大了,絕對不能割。”封官不聽,卒之將其人的巨瘤割除,可是其人挨了兩夜亦死了。知道這事的人都來責怪封官的不是。封官辯護道:“我只知要割除他的巨瘤,那管得其他。如今他雖然死了,但他的瘤總算被我除去啊!”眾人唯有掩著口離去。 原文《郁離子.割癭》:『夷門之癭人,頭沒於胛,而癭代爲之元,口目鼻耳俱不能用。郢封人憐而爲之割之。人曰:“癭不可割也。”弗聽,卒割之,信宿而死。國人尤之焉,辭曰:“吾知去其害耳,今雖死,癭亦亡矣。” 國人掩口而退。”』
山人云:習大大但知要「病毒清零」,卻不管他人雞犬不寧。這亦屬於“吾知去其害耳,今雖死,癭亦亡矣”之類。
⊙行酒令 郡守才寬,尚書葉琪、和知州史瓘三個人坐在一起飲酒,各自用自已的名字來行酒令。才寬道:“作就衣裳穿不得,裁寬”(他利用自己名字的諧音作歇後語)。 葉琪接著道:“鑼鳴鼓響軍不動,拽旗”(取曳旗諧音葉琪)。 史默啞口無言,不能接上。才寛於是罰史默飲了一大碗酒,然後替他完成酒令說:“拼死吃河豚,屎灌”。(古人吃河豚中毒急救方:灌屎水給中毒的人飲,令其人嘔出毒物) 原文:《古今笑史‧明‧馮夢龍》才寬、葉琪、史瓘 郡守才寬善諧謔。嘗與尚書葉琪、知州史瓘同飲,各以名為戲。才曰;“作就衣裳穿不得,裁寬。”葉曰:“鑼鳴鼓響軍不動,拽旗。”史默無以應。才以大觥罰史,飲畢,才曰:“拼死吃河豚,屎灌。”
山人云:我替某大人也想到一個:“大笨象肚瀉”,歇後語不說了。
⊙行酒令 明朝年間,陳留人劉際明由進士開始發跡,一直到以御史出任京城南郊的廣平太守,爲人作風豪邁,不拘小節,見縣令高某有才情,二人氣味相投,很快便成爲極要好的朋友,經常一起宴遊,互相戲謔,絲毫沒有上司與下屬的介蒂。 可是高某和當地任職別駕的某人卻合不來,而高縣令更嫌別駕粗鄙不文,口雖不言,內心殊討厭這位老別駕。 有一天合該有事,三人坐在一起飲酒行酒令,別駕首先道:“左手都是包頭用的絹、綾、紗布,頭上都是戴官帽的,若不是我們這些戴官帽的,如何用得著這許多包頭用的絹、綾、紗布。”高縣令聽他說得粗鄙,更加討厭他,蓄意氣他道:“左手都是姊妹姑,頭上都是大丈夫,若不是我這個大丈夫,點玩得完你這許多姊妹姑。”別駕一聽,登時暴跳如雷,站起來大駡。而這位劉御史見勢頭不對,急忙用口令打圓場道:“左手都是米、糠、渣,頭上都是尿屎屁,不吃這些米、糠、渣,如何放出如這許多尿屎屁。”李御史意在息事寧人,無奈別駕愈覺氣難平,結果二人因此而掉了官,太守亦因此被降級。 山人按:爲什麼別駕生這麼大的氣?原來高縣令借春秋時代衛靈公的亂倫故事來氣他。所謂「姊妹姑」是指衛靈公亂倫,連父親的姊妹都是他的後宮。 原文《敝帚齋餘談》:『陳留人劉際明起家進士,以御史出守畿南,爲人倜儻不拘小節,會縣令高某頗有才,一見莫逆,遂略堂屬之分,宴飲戲謔爲常。時別駕某椎野老悖,待高反不能如五馬之忘形,高心厭之。一日酒間,別駕舉一令曰“左手相同絹綾紗,頭上相同官宦家,若不是這官宦家,如何用得他許多絹綾紗。”其語實鄙俚,高益憎之,乃曰:“左手相同姊妹姑,頭上相同大丈夫,若不是吾丈夫,如何弄得你許多姊妹姑。”別駕大怒,駡坐而起。劉續之曰:“左手相同糠粃糲,頭上相同尿屎屁,不吃這些糠粃糲,如何放出許多尿屎屁。”意欲兩解之。而別駕愈怒,遂致互揭同去。』
山人云:今日也有人因飲宴事而掉官。山人權代某女太守行酒令云:“左手相同官賈貴,頭上相同生日宴,若不是這生日宴,如何弄得你這許多官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