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俗語:「花假」
習大大日前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在現行標準下……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事實亦不難。多添了「現行」二字,從此任何標準都可以移上移下,移左移右,想窮都難。
廣東俗語「花假」有虛假偽詐的意思。形容一些虛假不實,專門靠做門面工夫來誆人的人或事,廣東人就會用「花假」來說明之。 例如見人說話失實,做作虛偽,就會這樣評價他說:“渠呢個人好「花假」。”又例如說,歐美生產的武肺疫苗,因爲肯公開臨床試驗數據給人參考,「無花無假」,所以得人信賴。
「花假」一辭可於唐人趙蕤的《長短經》內的一段文字中找到。由於本段文字甚有可讀之處,所以特地用白話文將文中意思說出來,供讀者參考。
臣知道夏商周三朝之所以亡國,並不是因爲無法治而亡國,而是因爲執法者不得其人,所以才導致亡國。故此我們可以從先朝走過的足跡得到印證,法律這回事,若落在不適當的人的手裡,有法也等同無法。故此尹文子說:“三王五帝都是靠仁、義、禮、樂、名、法、刑、賞來治國的。 然而這八種政法都有他們的弊病。行仁者,可以是仁愛博施,也可以是縱容偏私;行義者,可以是重道德操守,也可以是流於花假虛偽;行禮者,可以使人服從禮教規範,也可以使人流於拘泥散慢;行樂者,可以用來淘冶人的性情,也可以使人放蕩糜爛;行名者,可以使人守本份分尊卑,亦可以使人生篡奪犯上之心;行法者,可以使人心圑結一致,亦可以使人心散渙背離;行刑者,可以用威懾力逼迫不服的人,亦可以用威懾力來凌虐無辜;行賞者,可以激勵人效忠獻能,亦可以使人不擇手段爭功。”
原文:《長短經.唐.趙蕤.卷三.文下.反經第十三》:『臣聞三代之亡,非法亡也,禦法者非其人矣。故知法也者,先王之陳跡。苟非其人,道不虛行。故尹文子曰:仁義禮樂、名法刑賞,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術。故仁者,所以博施於物,亦所以生偏私;義者,所以立節行,亦所以成華偽;禮者,所以行敬謹,亦所以生惰慢;樂者,所以和情志,亦所以生淫放;名者,所以正尊卑,亦所以生矜篡;法者,所以齊眾異,亦所以生乖分;刑者,所以威不服,亦所以生淩暴;賞者,所以勸忠能,亦所以生鄙爭。』
話題轉回本篇俗語「花假」。原文的句子『義者,所以立節行,亦所以成華偽』可作這樣的解釋:“行義者,可以是重道德操守,也可以是流於花假虛偽。”「華」古音讀‘花’,文采、文飾;《正韻》音誇,不正也。「偽」有假的意思。 按照其行文和字義,山人認爲「華偽」即是我們廣東人口中的「花假」。
送上二則疑假疑真的故事給讀者分享:
⊙齊心 晏子死後軋年,齊景公和群臣飲酒作樂。席間齊景公表演射箭,竟然連箭靶也射不中,而群臣竟然還大拍手掌,齊聲大叫射得好。 齊景公覺得沒趣,扔下弓箭便返回王宮。等到弦章去見他時,齊景公感慨地道:“自從晏子死後,十七年來從未聽過有人批評他半句不是。今日射箭,我竟然連箭靶也射不著,而群臣竟然還異口同聲地稱讚我射得妙。”弦章答道:“看來他們全部都是沒用的傢伙。他們不但沒有足夠的智慧看出你的過失,而且也沒有足夠的勇氣向你直言。然而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奉承你,正所謂上有好者,下必跟從。君喜歡吃什麼,臣便隨著君吃什麼。好像飛蛾在黃色的植物中生長,它的身體就變成了黃色;飛蛾在青色的植物中生長,它的身體就變成了青色一樣。依我看,你一定是太愛被人奉承了。”景公對他的分析十分滿意,剛巧這時有人獻魚,立即命人賜五十車魚給弦章帶回家享用。弦章在回家的路上,看著運魚的車輛,一輛接一輛地塞滿道路,心裡有了主意,拍拍車伕的手,道:“那班人這樣努力地拍景公馬屁,目的不外乎想要這些魚吧了。如果我接受了這些魚,我豈不是也和這些馬屁精一樣,宛然也是一個馬屁精?!”堅持不要景公的賞賜。 原文:《晏子》:『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飲諸大夫酒,公射出質,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大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於今十有七年矣。未嘗聞吾不善,今射出質,唱善者如出一口。”弦章對曰:“此諸臣之不肖也。智不足以知君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顔。然而有一焉,臣聞君好之則臣服之,君嗜之則臣食之,尺蠖食黄其身黄,食蒼其身蒼。君其猶有食諂人之言乎?”公曰:“善。”賜弦章魚五十乘。弦章歸,魚車塞途。章撫其僕曰:“曩之唱『善者』,皆欲此魚也。”固辭不受。』
山人云:每次見到那班坐在廟堂上的人齊齊拍掌的情態,我就越覺懷疑晏子這篇文字是近人有感而作的。
⊙趙家人 每逢聽見有人義正詞嚴地質問批評中國國情的人:“你是中國人嗎?” 山人不其然就會想起《韓非子.初見秦》的這一段文字:
『趙氏,中央之國也(趙氏是中國人),雜民所居也(居住在中國境內的只能算是「雜民」),其民輕而難用也。號令不治,賞罰不信,地形不便(地處中央與四隣爲敵),下不能盡其民力(政府什麼都插手管,不能讓百姓自由發揮謀生本領),彼固亡國之形也(國家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亡國之因素就出現),而不憂民萌,悉其士民,軍於長平之下以爭……(管治者猶不體恤百姓,而且傾盡全國之力向隣國挑釁)。當是時也,趙氏上下不相親也,貴賤不相信也……。』
山人云:「趙家人」,今日常被人用來泛指一些既得利益的中共權貴。故事據說是來自魯迅的《阿Q正傳》內的趙老太爺,因爲他的兒子趙少爺中了秀才,所以高興到不得了。自認姓趙的傭工阿Q見趙老太爺高興,也跟著歡呼,冷不防被趙老爺一巴掌扇去,說道:“呸!你也配姓趙的?” 趙老太爺駡得極對,趙家人豈是你們這些雜民配認的?!